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赵运昌
推动改革 除旧弊
本报记者 祝嘉
  提到麟游县人赵伯经,熟悉宝鸡党史的人不会陌生,他是麟游县第一位共产党员,曾参与王泰吉领导的麟游起义。但鲜为人知的是,赵伯经的父亲赵运昌,是一位有着进步思想和改革魄力的教育家。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赵伯经才萌生了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理想。
  赵运昌,字善卿,1883年出生于麟游,自幼聪慧好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考取举人,学识功底深厚。辛亥革命后,经著名教育家于右任介绍,赵运昌加入同盟会,积极投身革命与教育事业。从西安师范学堂毕业后,他担任陇州高等小学堂的教习,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后来,赵运昌应邀回到麟游县,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在凤仪书院讲学期间,赵运昌深感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于是倡议并集资创办了“麟游县高级小学堂”。他亲任堂长,大胆进行教育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个人钻研,辅以讨论和质疑,甚至允许学生议论时政,从而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死记硬背的弊端。他还增设了科学课程,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赵运昌还积极倡导女子教育,并带头送自己的女儿金娥入学,以实际行动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平等。同时,他坚决反对缠足陋习,力劝妇女摒弃这一封建残余,为女子的解放和进步作出了贡献。
  赵运昌还与地方有识之士共同组织了“麟游教育促进会”,致力于培养地方人才。不久,该组织扩展为“凤翔八属教育促进会”,主张从速培养新型人才,以适应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得到了府县教育人士的广泛赞同。赵运昌常说:“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此国家贫弱之根。今侈谈革命,人多愚昧无知,既无思想准备,又乏革故鼎新之宏才,岂非妄言贻笑?”这番言论,不仅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也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追求。
  赵运昌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然而天不假年,1919年,他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家中,年仅36岁。他的教育理念和革新精神,为宝鸡乃至陕西的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