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以精湛医技行走在“刀锋之上”
——记市中医医院脑系中心神经外科1病区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周小龙
周小龙(右)与科室医生进行显微镜下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李晓菲
  手术台前,他手握利器镇定自若,与时间赛跑、同死神博弈;面对患者,他耐心倾听笑容可掬,用仁心仁术书写大爱与担当;带领团队,他不苟言笑精益求精,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诊疗……他就是市中医医院脑系中心神经外科1病区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周小龙。
  神经外科是出了名的高风险、高难度、高技术学科,但从医20年来,周小龙从未后退,一直耕耘在神经外科的“战线”上,妙手解病痛,不断探寻新技术、新方法,努力解决神经外科领域难题,将神经外科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2023年,市中医医院东院区正式运行,周小龙站上了新的“舞台”,面对新的环境,他不断挑战自我,争创一流,带领团队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以精湛医技行走在“刀锋之上”。
  艺高人胆大 诊疗团队有了“定海神针”
  神经外科的手术范围主要集中在颅腔和椎管,这里的血管、神经密如电网、细如蛛丝,稍有不慎就能致命、致残,要在这方寸之间安全有效地拆除一颗颗“炸弹”,犹如在刀尖上起舞,其难度可见一斑。市中医医院脑系中心神经外科1病区自从有了周小龙“坐镇”后,在脑部肿瘤、脑血管疾病、脊髓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方面又迈上了新台阶,大家都说他就像一个“定海神针”,有他“兜底”,做危重、疑难病患者的手术时,心里底气更足了。
  “本来是因为头晕、血压高来医院看病,没想到竟然意外揪出了让我嗅觉消失两年的‘元凶’。”日前,家住咸阳武功县的王军(化名)为周小龙及其诊疗团队的高超医术竖起了大拇指。两年前,王军突然闻不到味道了,当时他没在意,不料今年6月初又出现血压高、头晕等症状,在朋友的推荐下,王军来到宝鸡市中医医院东院区脑系中心神经外科1病区就诊,没想到在做CT检查时就意外发现颅内长了一个5厘米大的肿瘤。
  肿瘤位于王军前颅底中央区域,侵犯了其嗅束及嗅神经,这才找到丧失嗅觉的“元凶”。肿瘤切除刻不容缓,一旦任其发展可能压迫患者视神经导致其视力丧失,甚至垂体功能受损,侵犯颈内动脉等颅内大血管。手术中,由于肿瘤质地极硬,只能仔细分块切除,但肿瘤基底范围广、手术难度极大,好在周小龙艺高人胆大,娴熟地操作着手术刀,毫厘不差地成功完成了肿瘤的全部切除。术后,在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和精心护理下,王军的病情逐渐好转,目前已顺利出院。
  脊髓肿瘤、脑肿瘤、颅脑损伤、脑出血……没有一台手术不紧急,但身经百战的周小龙成竹在胸,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熟练开展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颅底肿瘤切除术、鞍区肿瘤切除术、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切除术、寰枢关节脱位复位内固定术、前入路颈椎间盘切除术、颈椎融合术等复杂性神经外科手术,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化身“细节控” 每个环节力求精益求精
  为群众解除病痛,是周小龙心中最大的目标。带着这份执着,周小龙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团队每个人也是时时刻刻“抠细节”。
  “我自己手术后会回看手术视频,也要求团队的每个人必须回看手术视频,认真复盘整个手术过程,抠细节、挑毛病,作为外科医生对手术技术一定要有精益求精的追求。”周小龙一脸严肃地说,他们通过手术复盘过程,能及时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取长补短,这也是不断提升手术质量与安全的有效措施。不仅如此,科室每个患者手术的检查单周小龙都要一一查看,每个环节严格把控,他将医者的认真负责体现在了每个细节当中。
  周小龙始终坚信,病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可能他们患有相同的疾病,但在手术过程中的反应和感受却各不相同。这种个体差异对外科医生的操作流程提出了更高标准,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为了尽快提升团队临床诊疗水平,周小龙从不藏私,几乎每次上手术都会安排科室人员观摩学习,手把手示范带教,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一些手术过程中的独门秘籍,在他的指导下团队医疗技术大幅提升、业务水平迅速拓展。
  “诊疗过程一定要有相应的规范化流程,每个环节都要注重细节的把控,否则一步没做好,后面步步都会受影响。”周小龙解释道,以颅内肿瘤患者为例,他要求术后第二天必须给患者做CT或者核磁共振,以便查看手术操作情况;患者拔完引流管后要第一时间做腰椎穿刺,一方面可以明确颅压指数,另一方面能释放颅内血性脑脊液,避免继发性脑积水的发生……在他看来,提升医疗质量最为关键的就是规范化诊疗和细节的把控,这不仅可以促进不同级别、不同水平的医生对同类疾病达到一个标准化的治疗,而且保证每位患者都能享受到正规、系统的治疗方案,实现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规范化和同质化治疗。
  跳出“舒适区” 迎接新挑战制定新目标
  不破不立,常立常新!医生的职业生涯,本就伴随着困难和挑战,这也和周小龙的性格不谋而合。从业以来,周小龙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神经外科领域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然而,喜欢挑战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长久待在“舒适区”。
  2023年,44岁的周小龙再次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新挑战,肩负起市中医医院东院区脑系中心神经外科1病区的统筹管理与诊疗提升工作。这一年,不少基础性事务都需要从零做起,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周小龙骨子里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让他在新的岗位上依然游刃有余,不但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湛的诊疗队伍,还为自己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攻克方向。
  “去年3月,一名患者脑部外伤导致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按照西医理论首选手术治疗,但病人属于早期且临床表现症状轻微,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我就推荐他去找中医保守治疗,经过3个月的中药汤剂辨证治疗,患者脑部的血肿居然全部被吸收了。”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西医大夫,周小龙不禁被中医的博大精深所折服,中医讲究兼容并蓄、开放和谐、自然平衡,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着西医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未来,他准备在提升团队精准微创诊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好好研究中医理论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千方百计为救治患者提供更佳更优质的诊疗方案。
  回顾一年来科室的发展,周小龙是满意的,但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团队要有竞争力就必须一直保持强劲的学习势头。“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室未来每年会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让每一个医生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今,周小龙将目光聚焦在学科建设的完善以及人才培养的强化上。他表示,未来3至5年,科室重点方向是引进人才,拓展人力资源,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建立专科疾病医疗团队,细分脑肿瘤、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瘤、功能神经外科四个亚专业组,进一步明确技术发展方向,以一颗仁心担起为民服务的重担。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