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万象影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写在名字里的爱与期望
“年代感”名字有讲头
叠字单字受欢迎
诗意名字多元化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上世纪50至70年代,“建华”“卫国”“红旗”扎堆——
“年代感”名字有讲头
本报记者 张琼
父母为孩子取名字,往往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上世纪50至70年代,一些父母为刚出生的孩子取“建”“庆”“国”“卫”“志”“玉”“红”“超”“英”等字为名,呈现着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写在名字里的心愿和期待。
8月28日,年近七旬的退伍军人张建魁介绍:“我们兄弟三个分别叫建魁、建荣、建禄。为什么父辈以‘建’字为孩子取名?因为我们兄弟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正处于国家建设初期的大背景下,父母以‘建’字为我们取名,也是希望我们能勤劳奋发,为国家建设或家乡建设、家庭建设出份力。”1976年,张建魁毅然决定去当兵,五年的军旅生涯是张建魁人生经历中最难忘的记忆。张建魁说:“我年轻时候选择入伍当兵,也算是圆了父亲和我助力国家建设的梦。其实,我身边叫建华、建国、国庆、红旗的同龄人很多,一听这些名字就知道是我们这一辈的人。也就是年轻人说的——这些名字很有‘年代感’。”
“红”“东”“志”“卫”等字,也是上世纪50至70年代人名字中的常用字。十多年前,记者曾采访了共产党员胡彦江的妻子杨美仙,听杨美仙讲起爱人给孩子起名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山西小伙胡彦江曾担任毛泽东主席的警卫员,1969年服从组织安排赴陕工作,并迁来宝鸡,自此一家人在宝鸡工作生活。胡彦江曾目睹毛泽东主席勤俭朴素、心系人民的很多生活细节,对毛主席十分敬仰。为了纪念毛主席,胡彦江为三个子女分别取名为胡卫、胡东、胡兵,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保卫毛主席的兵,通过子女的名字来表达对伟人的崇敬之情。日常生活中,胡彦江常常教育子女要向伟人学习,勤劳俭朴、好好学习,不比享受多比贡献。
此外,“援朝”“超英”“红强”“和平”等名字,也多出现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人的名字中。这些名字多具有集体主义精神,饱含爱国情怀,也蕴含着当时人们参与国家建设、崇拜英模、奋发图强的心理期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