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百姓信赖的医院就是好医院
——市中医医院“一院两区”高质量运行发展一周年纪实

杨震国医大师传承工作站建立并举行拜师仪式

西北首家智能中药仓

脊柱手术机器人“上岗”

  李晓菲
  2023年8月17日,在全市人民的关注下,宝鸡市中医医院东院区正式启用,自此,市中医医院开启了“一院两区”高质量运行新篇章。
  2024年8月17日,300多个日夜转瞬而过,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一分一秒描摹出市中医医院“奋楫扬帆”的模样。“度”量这一年,市中医医院东院区、西关院区同频共振,以硬核实力回应了期待和质疑,向群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拔尖筑峰、不断突破,“医”心为民、高质飞跃!经过一年时间的洗礼,市中医医院“一院两区”运行蹄疾步稳,不断释放龙头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让老百姓就医有“医”靠。
  两翼齐飞 医技更上一层楼
  “西关院区积淀深厚,各项中西医技术运用成熟,经过多年的耕耘和守护,深受百姓信赖;东院区蓬勃发展,智慧化诊疗模式高效运转,已成为服务广大患者的新高地。”谈及医院“一院两区”运行发展情况,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孙军锁这样说。他表示,按照“统筹、全面、错位、互补”发展理念,医院在“同质化医疗、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促进下,两个院区既实现了错位发展、交叉互补,又形成了并驱争先的新格局,医疗技术水平飞速提升,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
  69岁的患者陈女士,胸闷、气短4年有余,日前,因再次发病被家人紧急送到了西关院区的心血管内科3病区,冠脉血管CT成像提示:左右冠脉重度钙化十分严重,普通介入手段无法完成。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三科介入治疗团队迎难而上,采用国
  TM际最新ROTAPRO旋磨介入治疗处理后,再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顺利在患者右侧冠脉植入两枚支架,成功实现了患者右侧冠脉的血运重建,顺利完成了此项技术在西北地区的首家成功“试水”!术后,患者的胸闷、气短症状完全缓解。
  “‘一院两区’拉大了整体构架,医院每个学科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专业更加协调、特色更加彰显、机制更加完善。以前一些复杂性的冠状动脉疾病需要转诊上级医院,现在科室完全可以自主治疗。”谈起学科发展,医院心血管内科诊疗团队师彦虎、向宗兴等人都自信满满。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为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他们不断深耕学科研究、提升专业能力,开展了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等复杂性疾病的介入治疗,高质量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4月,上海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足踝外科专科联盟成立,全国仅有26家联盟单位,全省仅两家单位入选(市中医医院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我市也唯有一家入选单位,足踝外科1病区副主任梁嘉樑还当选为联盟理事。“这个荣誉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梁嘉樑说,去年足踝外科在新院区单独成立病区,原手外科、足踝外科、创面修复科分成了三个病区,如此一来,科室也能在足踝疾病诊治以及糖尿病足及足部感染等足踝部疾病的研究上倾注更多精力和心血,学科建设也能更加专而深、细而精。专业细分不到一年时间,他们科室就在拇外翻、小儿平足矫形、马蹄足、高弓足、内翻足等足踝疾病和足踝部运动损伤的微创治疗,以及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诊疗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还在做好诊疗工作之余申报了一项发明专利——截骨导板,这是科室团队针对临床手术发明的一件“称手利器”,可以精准定位截骨位置。
  “推动医疗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就要深耕各个专业,深耕就意味着专业的细分。‘一院两区’运行以来,医院对手足显微骨科、足踝外科、创面修复科做了一个综合性的划分,西关院区保留手外科、足踝外科,在东院区成立了足踝外科、手外科、创面修复科,三个科室都瞄准最前沿的技术,竭力做精管理、做强技术。”手外科、足踝外科、创面修复科副主任陈时高说,如今市中医医院两院区相互成就、共同成长,他们也以此为契机,坚持不懈将微创精准、个体化诊疗及数字化视为发展方向,专攻学科发展与研究,让每次手术治疗更精细化,让每位患者都能收获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儿童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填补了医院空白;全麻支气管镜、危重患者气管镜治疗等微创手术全面开展;肺纤维化中医特色疗法提升,门诊综合治疗室功能增强……自医院“一院两区”运行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一己之力承担起两个院区呼吸疾病的诊疗工作,仅今年上半年门诊量就达到去年同期的1.54倍。面对压力和挑战,在科室主任乔惠萍的带动下,科室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充分发扬了能打仗、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不仅保质保量完成诊疗任务,还不断强化质控体系,使得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作为拳头学科,我们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在专业领域精耕细作,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综合实力,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乔惠萍话虽不多,但句句铿锵。
  方向明,则思路清;思路清,则干劲足。“以过硬的技术、一流的服务,打造宝鸡地区肝胆外科新标杆,这是我们科室发展的方向,也是我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肝胆胰脾外科1病区学科带头人王锋解释说,相对于医院的其他优势学科来说,肝胆外科发展相对缓慢,面对“一院两区”运行这一新机遇,他们正以“加速度”“不歇脚”的姿态,快马加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团队核心竞争力,这一年时间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完成全院首例完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胆肠Roux-Y吻合,复杂胆管狭窄手术、高位胆管癌根治联合半肝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均已成为常规手术,腹腔镜手术占比88%……一个个突破为学科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大中心 织密健康“保护网”
  医者之本在于术,术精则业旺。这一年,市中医医院不断细化专业方向、优化医疗流程、整合医疗资源,在全院优化发展脑系(卒中)中心、脊柱中心、关节中心、胸痛中心、骨伤中心“五大中心”,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学科协同的诊疗服务,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更快速、更高效,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看着脑海中的规划蓝图一步步实现,每一位脑病患者入院即能享受到完善、高效、系统、综合的医疗服务,我就感觉身上有股停不下来的干劲!”作为我市首个脑系中心建设的“总指挥”,市中医医院脑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王晓峰一脸自豪地说,医院整合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神经重症等脑系专业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资源,通过一年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从入院到检查,从治疗到康复,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的脑病治疗体系。目前该中心在发挥专科技术优势和中医药特色诊疗作用的同时,对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神经重症等疾病的救治优势显著,诊疗水平更是遥遥领先。脑系中心已臻成熟,但王晓峰脑海中的规划图还在不断细化,他准备依托脑系中心全面提升专病特色门诊的首诊水平,让患者在门诊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切实减轻就医负担。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说起脑系中心的发展,神经内科2病区副主任医师贾媛媛如数家珍。她告诉笔者,脑系中心新成立的神经电生理中心,不仅设备种类齐全,而且个个技艺非凡,能够由外到内精准监测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给医生提供疾病各种详细的电生理信息。现代化的医疗利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度融合,让脑系中心团队面对“病魔”能够愈加游刃有余。如今医院脑系中心各类脑病综合诊治能力大幅提升,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甚至有不少外省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
  一个半月前,在市中医医院脊柱中心,由机器人“上手”为70多岁的李玲(化名)做了一台脊柱矫形手术,术后她恢复良好,十多年直不起的腰也挺起来了。脊柱中心1病区副主任医师王亮说,自从4月Mazor-X脊柱手术机器人“上岗”以来,已经协助脊柱中心做了30多台手术,有了这个得力帮手,中心手术效率大幅提高,以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为例,置钉时间缩短一半以上。传统手术置钉更多凭借医生经验徒手操作,(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五版)而机器人则在术前就把螺钉位置深度都规划好,术中能够一步到位,减少了损伤神经以及再次调整螺钉位置的发生率。它的加入让医生由“徒手时代”进步到了“智能时代”。
  Mazor-X脊柱手术机器人将市中医医院脊柱中心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然而,最大限度地解除患者病痛,不仅仅需要高、精、尖的医疗设备,更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医疗队伍。如何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确保脊柱中心有实力为人体“大梁”保驾护航?对此,脊柱中心4病区王少飞主任道出了真谛。他说:“脊柱中心成立以来,每个科室都着眼于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通过定期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团队成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人才梯队层次清晰,确保了学科人才队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学得怎么样,考试才能检验出来。前两天我才参加完院里的考试,成绩还没出来,但肯定不错。”日前,脊柱中心2病区主任王小明笑着说,这两年医院定期组织各学科专业闭卷考试,不论资历、年纪都要参加,检测学习成果的同时,也提升了全院的医疗水平和人员的业务能力。多年来,脊柱中心团队在脊柱诊疗领域创下了省市乃至全国多个“首例”。心之所向,无问西东!脊柱中心团队埋头苦干,不断积累经验,历练临床技能,提高诊疗水平。7月,陕西省脊柱脊髓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在市中医医院挂牌。对于脊柱中心团队来说,这才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好肯定和嘉奖!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8月12日下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马保安教授再一次来到市中医医院关节中心授课,并对中心一周内开展的所有手术进行了点评,把每台手术的优点和不易暴露的问题都摆到台面上,一一分析,逐个讲评。台上授课者深入浅出、细致入微地讲解,台下参与者全神贯注、边听边记录要点。“自身不足犹如盲点,往往难以察觉,医院邀请了行业‘大咖’每周为我们作指导,在专家有针对性的指点下,关节中心的整体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关节中心1病区负责人、医学博士邓攀说,乘着“一院两区”建设的东风,年初医院整合优势医疗资源,打破各科室之间的壁垒组建了关节中心。中心成立以来,本着“多样化、个体化、精准化”理念,开展了中医药及手术保膝、保髋治疗(胫骨截骨,单髁表面置换等),膝、髋关节表面置换,膝、髋关节假体翻修术等,让患者不出宝鸡就能得到全省领先的一站式、全方位诊疗服务。
  今年4月,在佛山市中医院举办的全国运动医学观摩培训班上,关节中心、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星通过线上直播,向国内同行展示了宝鸡市中医医院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手术的真实实力,专业的手法、精湛的技艺,让参会同行竖起了大拇指。“科室人才梯队完备,年轻医生理论基本功扎实,专业技能提升迅速,人人都能独当一面。”谈起学科发展,关节中心、运动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杨红梅满面笑容。如今医院关节中心的整体诊疗水平可谓是比肩国内前沿、领跑全市同行,成为老百姓关节疾病与损伤的治疗首选。
  “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治疗,‘五大中心’邀请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科医院院长闫咏梅、陕西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主任赵明君、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马保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脊柱外科)主任李浩鹏等专家教授做‘外援’,每周一起学习文献、讨论病例,为每台手术‘挑毛病’,为每个疑难病例作指导。”孙军锁说,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五大中心”已经形成了集约化、精准化、规范化的医疗网络体系,为广大群众的健康安全编织了一张坚不可摧的“保护网”。
  守正创新 传承中医国粹精华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传承数千年护佑百姓健康。作为宝鸡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市中医医院一直是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先行者”:享誉西秦大地的陈仓刘氏儿科、郭氏骨科……七十二载,医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传承中医药技艺和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院两区’建设之初就要求以中医、中药为根,紧跟现代医学发展步伐,守正创新,充分发扬中医药优势,促进两院区中西医深度融合,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孙军锁介绍,一年来,两院区切实发挥中医特长,最大限度让更多人了解、信赖中医药。
  凌晨5点多,不少人还在睡梦中,而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凯军的诊疗室门前就已有不少患者在排队等候。在市中医医院,像王凯军这样的中医名家还有很多,几乎人人都是“一号难求”。“这就是中医药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老百姓对中医药疗效的高度认可。”王凯军说,去年我国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中医药顶层设计日臻完善,有力促进了新时代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医人,要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为己任,切实把中医药这一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医药惠泽千家万户。为此,王凯军在望闻问切、辨证施治的过程中,还不忘为患者讲解中医之道,传播中医文化。
  “中医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可以在所有学科中开展中医治疗,提高患者的就医获得感、体验感。”针灸科、风湿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丽娜表示,新院区的运行让中医人又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不少科室改进了名老中医经验方,制定了符合患者需求的中药协定方,比如活血止痛消肿喷剂、生肌玉红膏、益气生肌油、抗感染洗剂等,一些科室更是用科研方法不断探索研究中医药,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火罐、理疗等中医特色疗法,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痛苦,降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在中医药辅助治疗下,全院各学科诊疗优势大大提升。
  中医要传承、要发展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师带徒”是中医药传统的传承方式,也是继承名老中医衣钵的重要方式。今年来,国医大师郭诚杰学术传承基地、陕西省名中医张卫华教授传承工作室、杨震国医大师传承工作站先后落户市中医医院,为医院培养中医药新生力量奠定了基础。为更有效、更广泛地将中医国粹精华发扬传承下去,市中医医院今年6月开设了第一期“西学中班”,来自全市各医院的中医爱好者齐聚一堂,学中医理论、学中医疗法,不仅全面促进了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解决了群众对中医高层次服务的渴望与需求。
  智慧医院 服务贴心更放心
  两院区信息共享,就诊记录终身保留,人人都有“私人订制”健康档案;一次挂号三日可重复复诊,门诊转诊、转治亦无须重新挂号;智能导航让病人“找对专家”,在医院不迷糊;检查结果上“云端”,查询方便少等候……
  “一年来,西关院区不断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东院区则按照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标准打造,两院区互联互通、融合发展,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享受到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更富有人性化的个体化诊疗服务。”市中医医院信息科负责人焦挺表示,市中医医院“一院两区”一盘棋,始终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医疗服务全过程,发挥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在医疗服务管理工作中的优势,硬实力、软实力同步提升,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就医体验。
  “刚刚扫码支付完,人刚到药房,药都已经配好等我了!”在市中医医院东院区窗口取药的患者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得益于医院全自动发药机的使用,药品调剂流程全部由机器搞定,药品调配和发药准确率大幅提升,患者的取药流程极大优化,真正实现了从“人等药”到“药等人”的升级转变,在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同时,也为用药安全增加了一重保险。药剂科副主任陈睿说,医院还配置了中药饮片智能调剂系统、自动摆药机等智能化设备,这些设备的启用提高了药物配置、发放安全性,大幅度提高了药房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加快了药剂师从“保障药品供应者”向“合理用药管理者”的角色转型,为医院打造更加精准、便捷、安全的药品服务提供了智能化保障。
  在市中医医院制剂室门前,半米多高的门槛将医院的制药车间和外界隔开。“制药车间可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高门槛只是第一道关,后面还有层层关卡等着你。”制剂室主任梁晓幽默地说。据介绍,医院制剂室虽然主要生产该院自主研发的各类药剂,但完全按照国家药品生产企业标准建设,三层楼每一层功能严格区分,第一层生产液体制剂,第二层生产固体制剂,第三层是成品库和实验室等,药物运送也有专门的物流电梯,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减少了人工环节,提高了制药安全水平。“搬新家后设备增加了140多台(套),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使得药品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药品质量也更有保障。”梁晓解释说,以胶囊为例,过去每分钟生产1200粒,现在则达到了3800粒,产量是原来的3倍多,不仅满足了医院自身用药需求,还能向县区医联体单位提供药品配送服务,为基层药品的配备与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东院区安装的物流传输系统,能将检验标本、化验单以及药品及时传送到指定地点,再也不用楼上楼下来回跑了。”说起智慧医院建设,医院护理部主任张黎频频点赞。她说,智慧医院的搭建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让大家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实实在在地服务患者,修剪指甲、陪检、餐前护理这些基础护理服务自不必说,她们还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制作了精美的健康教育手册、疾病预防科普视频等,让患者在治疗期间也能长知识。
  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大量的护理工作,再精湛的医术离开了优质护理,患者的健康指数也会大打折扣。为了全面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市中医医院两院区护理团队不仅开展了多样化的专业培训考核,还按照计划有序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做实基础护理、做精专科护理、做强人文护理,护理水平更专业、服务更贴心,患者的就医效果和满意率纷纷“拉满”。
  以“乘风破浪”的姿态,扛起中医药振兴发展大旗,悬壶济世、妙手回春;以“中流击水”的劲头,瞄准世界最前沿医学科研,初心不改、锐意创新!市中医医院立足西秦大地,辐射周边地区,持续为“一院两区”医疗服务“加码”,时刻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患者的“检阅”,用实际行动做老百姓身边值得信赖的好医院!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