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移风易俗关键在久久为功
王怀宇
  千阳县水沟镇通过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两年多时间为群众节省开支50多万元;凤翔区长青镇罗钵寺村的数名村干部“出镜”录制短视频,用乡土话宣传移风易俗,5天时间观看超过2000人次……近年来,我市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也推动了移风易俗的深入开展,更好地树立了文明节俭的新风尚。
  移风易俗,破的是陈规陋习,立的是文明新风。在一些乡村,由于历史原因,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仍然存在,想要彻底摒弃,必须打“持久战”。也就是说,移风易俗的关键在于久久为功、持续引导。
  遏制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需要定力和韧劲。广东省高州市镇江镇的做法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该镇从2014年推广“有喜事来种树”系列活动,至今不仅形成了2900亩的“喜事林”,而且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树立起了扎根心田的文明新风。由此可见,净化乡村风气、培育文明基因,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蹴而就,要事不避难主动作为;也绝不能靠行政措施硬性规定,要以慢火细工耐心引导,激活共建共治基因,催生和养成文明新风俗。
  扭转不良习俗、改变陈规陋习不可能“速干速成”、立马见效。无论是典型引领、群众参与,还是刚性约束、春风化人,都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尤其是党员干部应带头严格遵守乡村文明事项,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做移风易俗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为广大群众带好头、树立榜样,传递新风尚、释放正能量。
  移风易俗是一场“硬仗”。当前,我市正在持续开展“崇德向善 周礼宝鸡”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主题宣讲活动,宣讲小分队走进乡村、社区,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充分发挥周礼文化在移风易俗、涵育文明方面的教化作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久久为功,引领城乡群众迈入更加文明的幸福生活。要坚持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宣讲,通过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导大家见贤思齐、积极响应、主动适应,进一步推动文明新风尚在乡村社区遍地开花,培育时尚而又节俭的文明新风。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