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集团科研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析酒曲中的成分 王泽坤摄 本报记者 刁江岭
如何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如何将“束之高阁”的论文专利变成新质生产力?如何让专家教授走出“象牙塔”,主动对接大市场?近年来,我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目标,积极实施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探索权益让渡、开展先投后股试点三大改革,先后推出了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促进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加大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增强科技金融能力等一系列举措,通过深入挖掘盘活我市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创资源,推动了一批批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高校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
长期以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众多创新成果“沉睡”在实验室,无法到达市场进行产业化应用;而很多中小微企业缺乏科技创新的人才和资金,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破解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难题,2022年,我省推出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研成果转化3个方面的改革举措,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通道,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陕西瑞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贵金属催化剂研发生产的企业,公司有一个“卡脖子”技术难题,就是催化剂制备中的一个重要配体——手性二茂铁双膦配体主要依赖进口,而且价格昂贵。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2023年1月,在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宝鸡高新区)现场赛上,宝鸡文理学院苏小龙科研团队成功揭榜瑞科公司的“手性二茂铁双膦配体的合成工艺研发与应用”技术需求,双方现场签订意向合作协议,金额100万元。之后,苏小龙科研团队研发出了手性二茂铁双膦配体及其贵金属催化剂的生产工艺以及生产、保存、使用最佳方案,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这种配体已经投产。
硒是一种微量元素,富硒产品能够帮助人们治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对促进健康有重要作用。目前,由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冯剑岳开发的“农用有机硒生产工艺”已完成大规模生产示范实验,并投入市场化运营。该项目获得企业投资260多万元,还在千阳县建起“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富硒农产品技术推广基地”。如今,“农用有机硒生产工艺”推广应用达到20万亩,产生经济效益6亿元。
“三项改革”启动以来,我市7家单位被列入试点单位,全市先后举办宝鸡文理学院装备制造、西安理工大学新材料等7场科技成果发布会,发布科技成果48项,300余家企业面对面与创新团队交流,分行业归集2000余项高校科技成果向市内企业推送。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431项、交易金额45.51亿元,创历史新高。
创新动能创业潜力竞相迸发
专利可以先使用后付费,高校科研人员可以开公司,高校可以用科技成果入股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三项改革”激发了我市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热情。自去年以来,我市23位专家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全市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0家,开展线下路演活动7场、项目48项,建立了11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育了180名技术经理人,高校院所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30余个。
王娟平是宝鸡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每天给学生上完课,她便骑着电动车匆匆赶到自己创办的企业——陕西信达合瑞科技有限公司指导生产。
前几年,王娟平调研发现,宝鸡有600多家钛相关企业,可是大多数企业的钛材料打磨和检测都需要人工进行,工作繁重不说,而且精度不高。她带领科研团队研发出非标智能自动化设备技术,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受益于“三项改革”,去年,王娟平申请到宝鸡市科技创投基金的支持,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研发出“钛打磨机器人”“自动拆袋投料设备”和“坩埚坯体自动化成型机”三种产品,建立了“AI钛原材料打磨数字化共享工厂”,目前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
陕西宝科信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宝鸡文理学院成立的首家科技型企业,主要聚焦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和智慧教育建设,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产品开发与生产于一体,紧密结合宝鸡地区需求,为企业和机构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去年9月23日,宝科公司召开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国产芯片实验实训、智能感知实验实训、SLAM与导航实训及生成式大模型实训4款解决方案产品,并分别与龙芯中科(西安)科技有限公司、永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办事处等6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三项改革”打破了制度藩篱,为科技人员创业“松了绑”,科技创新成果不再是“陈果”,转化不再“无门”,科研人员纷纷瞄准市场所需、产业痛点、技术瓶颈开展创新,在“赋权+现金、赋权+约定收益”权益让渡优惠政策的支持下,科技人员自主创业,让专利发挥出更大价值,加速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促创新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截至目前,我市334家企业与国内43所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554个;宝光陶瓷宝文理联合实验室、华光科技西安理工“产学研合作基地”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揭牌成立;高校院所在中铁宝桥、宝钛集团等15家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项目培育。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与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11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近年来共同实施完成了白酒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该项目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白酒酿造生产工艺,构建了原料溯源、仿生人工制曲、自动化酿酒、智能机器人品酒勾兑、智能罐装仓储物流等智能体系,实现了白酒酿造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
宝鸡市博磊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自主研发了上百种新产品,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其中“八列对称平衡式大型往复压缩机”及“煤化工用高低压一体式十列对称平衡大型往复式压缩机”两项专利技术已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陕西烽火宏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加强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师大声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研发出的多项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系列产品逐步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增长点。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支持,“三项改革”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金融投资更早进入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进一步丰富产投、创投、风投等金融产品,满足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我市先后举办了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金融业务培训会、科技型企业金融分析会、“科技与金融相融合”银企茶叙会、宝鸡市科创企业融资项目对接洽谈会等,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去年,全市共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9项8387万元。市科技创投基金一期投资200万元给宝鸡文理学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可控的全国产高性能软件定义工业计算机和AI边缘计算终端”,以金融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宝鸡自古就是一方创新创业沃土,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在我市成功“点火”后,赋予了高校院所和企业澎湃的活力,一个个科技成果就像一粒粒种子在宝鸡生根发芽,最终必将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茂密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