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表发生快速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大,极具破坏性。地震的发生常导致桥梁断落、房屋坍塌、水坝开裂,严重的更会造成人员伤亡。地震还会致使一些次生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等。地震目前还是人类尚无法避免或控制的自然灾害,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是可以使伤害降到最低的!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沉着冷静,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家庭避震秘籍
(一)冷静判断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记住,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
(二)就近躲避
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三)选择合适避震空间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或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学校避震秘籍
(一)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
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结实的课桌下;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等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
(二)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注意千万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等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户外避震秘籍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该就地选择开阔地,趴下或蹲下避震;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要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以及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和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砖瓦及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公共场所避震秘籍
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而应有组织地快速疏散,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拥挤而导致人员伤亡。
1.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能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你如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 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
3.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写字楼内避震秘籍
(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
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二)寻找安全空间躲避
蹲在暖气管道旁较安全,暖气管道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被困人员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管道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当躲在茶水间、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远些。若茶水间、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会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近水不近火。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还可敲击管道或暖气片向外界传递信息。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