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政法专刊
第04版:金融之窗
第05版:体育专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高考后小心这些诈骗伎俩
司法建议良方 助力社会治理
婚礼上宣传反诈 通俗易懂入人心
儿童在餐厅游乐区受伤谁担责?
见义勇为工作站镇域全覆盖
现场监督公租房摇号分配
“巡回审判”进社区 当庭履行促和谐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高考后小心这些诈骗伎俩
检察官提醒:查考分、报志愿、查收录取结果等要认准官方渠道
高考前后,是诈骗分子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千方百计制造陷阱。记者联系了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胥津津,邀请她为大家剖析高考后常见的诈骗案例。检察官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查考分、报志愿、查收录取结果等,要认准官方渠道,提高警惕,切勿被骗子趁虚而入,上当受骗。
骗局一:提前查分
高考分数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重点。高考结束后,一些不法分子会向考生发出查询考分链接,声称可以提前查看考生分数,实际为电脑病毒,点击后就会窃取考生的信息,进而实施诈骗。在这里,检察官提醒考生及家长,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以免个人信息泄露。
骗局二:内部指标上学
高考成绩公布前,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针对此类诈骗,胥津津检察官说:“考生和家长要高度警惕,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相关信息,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要求,切勿轻信蛊惑,以免上当受骗。”
骗局三:谎称可帮特长生加分
日前,也有骗子谎称能帮考生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特长加分,以此骗取钱财的案件。检察官针对这样的骗局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考生所在高中学校会统一申报加分手续,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可能通过“特别途径”为考生加分,谨防被骗。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