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1939年夏
老舍在宝鸡目睹工合运动
本报记者 张琼
    位于凤县的中国工合运动纪念地

  85年前的夏天,作家老舍受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会派遣,参加北路慰问团,到西北去慰问抗战将士。当时,老舍一行从重庆出发,出川入陕,在1939年7月到达今天的凤县双石铺和宝鸡市区。老舍在这里,看到生机勃勃的工合运动场景,不禁心潮澎湃,写下了《双石铺——宝鸡》《宝鸡车站》两首诗歌,赞扬了抗战时期宝鸡工合人的乐观、顽强和拼搏精神。
  彼时,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将士们在前线保卫国土,群众在后方加紧生产,作家们以笔为矛,用文艺作品为抗战鼓与呼。那么,老舍在双石铺和宝鸡市区看到了什么?《双石铺——宝鸡》里有诗句“这应运而生的双石铺,吞吐着陕甘川三省的运输,把关中和天水的公路合在一处。义民们,炮火与耻辱把昨天结束。忍着流离,忍着饥苦,却不忍受屈膝与屈服。”这些诗歌,正是双石铺工合运动带给老舍的澎湃感受。
  1938年8月,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诺夫妇,与卢广绵等爱国人士发起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1939年4月,工合双石铺事务所成立,工合双石铺事务所建立合作社23个,发展社员300多人,业务涉及机器、纺织、制革、耐火砖、陶器、军鞋、采矿、织布等。当时的刊物《西北工合》对双石铺工合有细致描述,双石铺有“奇奇怪怪的机器社”“供不应求的造纸厂”“洋气十足的化验所”等,群众在这里生产出梳机、平轮大车、黑山纸、衣帽鞋袜等物资。
  1939年夏,双石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震撼了老舍,他借用诗句感叹道:“在这像昨天刚降生的双石铺……幼童与老人,或一对中年夫妇,把流亡,把艰苦,变成自立的基础!不受人怜就不肯屈服,肯去挣扎天才相助,这坚强,这乐观,这民族生命的丰富,从流离与死亡中找到活路!”除过双石铺,在当时的宝鸡、凤翔、陇县等地也设有“工合”事务所,为抗战前线生产运输了军毯等物资。老舍在宝鸡,看到运送货物的火车鸣笛前行,写下诗句:“听,听这急促的声声呼唤,是中华的吼声与赴战的狂喊!”
  如今,我们走进凤县双石铺,不仅可以在工合运动纪念地看到工合运动的劳动场景雕塑、图文资料、实物遗存等,还可以漫步何克巷、艾黎旧居等,探寻工合人留在这里的拼搏故事。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