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
第04版:特稿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麦收里的文化味儿
品诗词里的麦韵
听农具吟唱的麦歌
嚼成语里的麦香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嚼成语里的麦香
宝鸡高新区钓渭镇金台村麦穗饱满 胡宝林摄
本报记者 麻雪
日前,宝鸡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收麦。近日,回老家凤翔区长青镇长青村帮忙收麦子的李泽瑞说:“记得在村里上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名叫《颗粒归仓》。每年麦收时,我和外婆都会去地里捡拾麦穗,才越来越明白成语‘颗粒归仓’的意义。”
从颗粒归仓、麦穗两歧,到嘉禾连年、荏菽旆旆,再到盈车嘉穗、穰穰满家等,从古流传至今的成语典故里,五谷丰登的景象一直让人们期待、欣喜。“颗粒归仓”这个成语的意思比较明晰,指每一颗粮食都要收到粮仓里,不糟蹋、不浪费每一颗粮食,宝鸡人拾麦穗的劳动习惯恰是“颗粒归仓”的表现之一。“颗粒归仓”的出处,有人认为是清代李宝嘉所著的《官场现形记》,也有人认为是出自东汉王充所著《论衡》等古籍。且不论这个成语的出处,如今,“颗粒归仓”这个成语的知晓率、使用率是比较高的。翻看近期与麦收有关的信息,不少都提到“颗粒归仓”。
麦子多穗,在古人看来是吉祥、丰收的象征,所以有一个成语典故是“麦穗两歧”,也写作“麦穗两岐”。此处的“歧”“岐”,都是分叉,有两个的意思。“麦穗两歧”出自《后汉书》,是指长出两个穗、长得好的麦子,也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上学读书时,曾看到‘麦穗两岐’这个成语,我还以为是说我们岐山的麦穗长得好,这可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在岐山一所中学从教的王莹慧笑着说,不过,后来也了解到岐山的小麦产量和质量确实很高。西周时期,岐山土地肥沃,《诗经》中说“堇荼如饴”,就连这里长的苦菜都是甜的,非常适宜耕种。如今,岐山北部一带出产的麦子,色泽紫亮、籽粒饱满,被誉为“紫麦”,做的面皮、臊子面分外筋道好吃。
说到《诗经》,再来说说《诗经》中的《生民》一诗,描述的是被誉为“农神”的后稷教民稼穑的情景。后稷教族人种植禾粟、麻麦等各种作物,他挑选“嘉禾”以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嘉禾是指茁壮的禾苗。后来,“嘉禾”被多部古籍所引用,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嘉禾连年”。嘉禾连年,是说各种粮食类作物包括北方人常吃的麦子长得很好,形容粮食连年丰收的好景象。
“盈车嘉穗”“穰穰满家”中的嘉穗、穰穰,也都是说长得很好的禾苗、麦穗等五谷。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主要吃五谷,古代对五谷的划分大致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这其中的“稻”与“麦”,大家都非常熟悉,现在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主食。无论“五谷”是哪五谷,其中的“麦”都不可或缺。
其实,与粮食丰收相关的成语典故还有很多,与麦收关联的也有不少,不止上文提到的这些。西府麦收开始啦,还可以再去咀嚼、品读一些成语中的“麦香文韵”。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