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如今,在我市随处可见热情洋溢的户外表演,丰富着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动着城市向更加多元、开放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户外表演欢乐一座城
■本报记者 祝嘉 罗琴
    “大可乐队”在陈仓老街表演

    炎帝园合唱团的成员们在排练

  春末夏初的傍晚,陈仓老街背街一侧,人们或呼朋引伴,或拖家带口,走进一处不起眼的小广场,扇形围坐在几级石阶上。一会儿,几名穿着靓丽、打扮时尚的年轻人背着乐器、拖着设备,穿过等候的人群,来到广场的中央。几番调试后,这支名为“大可”的乐队,奏响了当晚表演的第一个音符……
  当音乐这种极具感染力的艺术来到户外,便拥有了更加广阔的演绎空间和更加自由的表达方式。它让人们感受到的除了音乐本身,还有那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随性和畅快。此前,在太白县举办的“山野春风书香太白”阅读生活艺术荟上,两天的山谷音乐会将音乐与书香交织,为观众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在宝鸡蟠龙高新区“风舞蟠龙·筝高向新”首届风筝节上,歌手们以蓝天、白云、绿树、青草为舞台,让歌声与风筝一起飘荡,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如今,在我市街头、广场、公园、景区,随处可见热情洋溢的户外表演,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户外表演的火热,不仅激发着城市的魅力和活力,更为文化的创新注入了动力,推动城市向着更加多元、开放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方诠释热爱的舞台
  灯影摇曳,月光皎洁。
  陈仓老街,“大可乐队”表演现场,夜色中,歌手悠悠地唱、观众轻轻地和,尽情享受着音乐带来的轻松和浪漫。眼前的石鼓山安然矗立,脚下的茵香河静谧流淌,这一方舞台上,没有距离、没有陌生,有的只是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共鸣。
  大可乐队主唱高肆告诉记者,他们四名乐队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宝鸡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走在一起。今年以来,他们尝试走向户外表演,以音乐的形式抒发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很高兴大家喜欢我们的表演,我们也会继续努力,把更好的音乐奉献给大家。”高肆说,每次表演,他们都会选择不同年龄段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尽力让每位观众都能从中获得亲切感和幸福感。
  在宝鸡,户外表演如同一股清新的风,悄然吹遍了城市的街头、广场、公园、景区。从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彩虹大叔”舞蹈队,到全部由农民组成的金渠合唱团,从兼通多个戏种的梨园秦腔班,到拥有上百支表演队的大秦韵艺术团,户外表演以其灵活、开放、参与性强和互动性高的特点,不仅让表演者更加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也让观众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表演者形成更为紧密的情感连接。
  我市一家文化传媒企业的负责人蒋涛说:“欣赏户外表演,不需要正襟危坐、轻声细语,观众可以在更加轻松、随意的氛围里享受表演。但前提是,必须有足够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让观众聚过来、留下来。目前看来,宝鸡户外表演兴起,不是简单的好奇、炒作驱动,而是真正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
  这是一方享受快乐的舞台
  伴着初升的朝阳,炎帝园合唱团的团员们陆陆续续聚集在日常活动的广场上。掏乐器、换服装,说笑之间,一支富有艺术气质和风范的团队出现在人们面前。随着伴奏响起,优美动听的歌声随即萦绕在广场上空。
  说到户外表演,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自乐班。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宝鸡的自乐班早已不是当初“小打小闹,自娱自乐”的样子。他们不仅拥有专业的服装道具和设备,更邀请专业老师从乐理层面进行指导,力促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的提升。
  “我们合唱团成立已经有20年了,每周都会定期排练、演出。”炎帝园合唱团团长彭明珠告诉记者,“户外表演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个展示才华的窗口,更是一个享受快乐的舞台。每当我们站在广场上,面对着热情的观众,唱出那些熟悉的歌曲,都会有无比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初夏的午后,在渭河公园陈仓园段,一个名为“老小孩”的自乐班正在表演。在众多头发花白的成员中,一位戴着黄色遮阳帽的姑娘格外显眼,她抱着琵琶、盯着曲谱,右手欢快地在琴弦上飞舞。
  这位姑娘名叫林晓晴,工作之余,喜欢带着琴穿梭于市区各个公园,与活跃在此的自乐班一起交流、合作,在向他们学习的同时,也分享着他们的喜悦和欢乐。林晓晴说:“第一次看这些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表演时,我吓了一跳——他们竟然会用那么多乐器、会唱那么多歌曲,而且都是退休以后自学的。如果不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怎么会有这样的动力和毅力呢?更让我钦佩的是,他们心甘情愿、攻坚克难地学习,不为丝毫名利,只为追求内心的快乐。”
  宝鸡大秦韵艺术团拥有各类表演队、自乐班上百个,发展多年来已成为我市颇具名气和影响力的艺术团体,发起人杨松森对记者说:“谁说户外表演是年轻人的专利?我认为,无论年纪多大,只要喜欢艺术、热爱生活,就可以站在户外表演的舞台上。况且,充满热情和自信地站上舞台,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昂扬向上的年轻姿态吗?”
  这是一方展示风采的舞台
  “五一”假期,以联盟大桥为背景跳舞的“95后”市民小雯,终于勇敢地摘掉了口罩,以真实自信的形象出现在观众和网友面前。
  从小喜欢跳舞的小雯,以前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登台,今年联盟大桥成为网红打卡地后,她也学着别人的样子来这里表演。“刚开始,真的是放不开,既担心自己跳不好,更害怕别人看笑话、说闲话,所以我就戴着口罩跳舞。”小雯说,“后来我发现,现场观众和广大网友都特别支持、鼓励我。每支舞跳完,无论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会为我鼓掌,还有父母把小孩子带到我身边,让他们跟我一起跳舞;网友们也纷纷为我点赞、留言,让我觉得在这里跳舞并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我也放下了胆怯、害羞的思想包袱,摘掉口罩,轻装上阵。这样的氛围感真好!”
  “宝鸡非常需要这样的文化氛围,这将孕育更多满怀热情和梦想的音乐人才。”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学生陈浩,与四名同学组成了一支名叫“盘铭”的校园乐队,平时不仅活跃在校园,还多次参加市上的音乐活动。他说:“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体现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城市为音乐人才提供平台,其实也是在为城市本身打造文化名片。”
  我市一家艺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张帆表示,户外表演充分利用了城市的公共空间,为其增添了人文气息和艺术色彩,让表演者的才华得到展示的同时,也让城市的形象风采和精神面貌被更多人看到。而观众对这种表演形式的接受和认可,也反映出城市对流行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张帆认为,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表达,而近距离的户外表演,则有利于这种表达的传递和释放。相比传统的表演,户外表演中,表演者和观众几乎处于同一空间,没有舞台和座席的限制,能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表演者的精彩演绎和情感投入,同时也让表演者更直接地接收到观众的反馈和能量。其次,在这种场合下,表演者和观众都是普通人,没有明星和粉丝之间的心理距离,这种亲近感让表演者和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此外,在表演中,表演者和观众可以自由地交流感受、分享心得,甚至交结朋友,这种社交体验让户外表演更像是一个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平等舞台。
  宝鸡的户外表演,已经超越了艺术的范畴,成为一种生动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音符与旋律的交织,更是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对话。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每一次表演都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户外表演,正作为宝鸡的一张独特文化名片,展示着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创新精神。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