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文化养老点燃“银发之乐”
本报记者 杨鹤
    老年大学开设的舞蹈课吸引了很多老人学习

    书法课不仅练笔力,还有一份传承在心里。

    绘画给老人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

    声乐课上老人们激情饱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60岁以上人口为75.2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2.66%。面对75万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如何让更多老人实现老有所乐?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80岁的陈洁,市话剧团退休,持续深耕教学一线,带出老年学员数以千计,桃李遍及海内外,是我市老年声乐课堂上的“常青藤”;
  78岁的王治文,退休后学习油画13年,一周到老年大学上4次课,风雨无阻;
  76岁的王桂清,退休工人,自学成为形体模特教师,23年里带着学员登上北京春晚,赴人民大会堂演出,出国参赛拿奖,以模特展演的方式宣扬宝鸡的人文风采;
  68岁的曹录霞,凤翔区西白村村民,在老年大学学习宝鸡非遗项目——西府曲子,短短两年已经可以唱十多首曲目,“没想到我还能登台表演”;
  ……
  是什么,让宝鸡老人活得如此精彩?
  学习热情高涨凸显养老需求
  推开市老年大学声乐教室的门,百余位老人齐声歌唱,声势浩大,让人倍感震撼。王善西老师笑着说:“我们班报名人数已经超过100人了,现在还不断有人来报名,教室里已经快坐不下了。”
  “老师,我什么时候能来上课?”王永维在市老年大学体验了一节形体模特课后热切地问。原来,短短几天班额就报满了。看着还不断有人来体验咨询,王善西说:“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这么高,我们正在积极想办法。”
  这样一座难求的火热场面,在今年春季开学季,我市各级老年大学都在上演,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学员翻倍的情况。据悉,市老年大学今春在册学员已达2800余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达118%,班班皆满。
  从华厦老年大学排得密密麻麻的课程表上记者看到,今年春季班仅声乐类课程就开设了10个班,单项在册学员达600余人;书画类更是开设了31个班,有些热门课报名人数太多,甚至分成了三个班教学。
  “交谊舞每次上课都有七八十人,原本节假日没排课,但是禁不住大家的要求,现在我们基本全年无休,大家都爱来。”李静老师说。
  是什么让老年大学的课堂活力四溢?这里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乐”?
  课程有趣多样实用又接地气
  “我喜欢瑜伽。”“我学的古典舞。”“书法和绘画我都报名了。”当前,我市各级老年大学共设有30多门专业课程可供选择,涵盖书法绘画、声乐舞蹈、戏曲乐器等多个领域,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兴趣所在。
  “我是一名制冷工,干活总佝偻着身体,学模特20多年,现在感觉身高都变高了。”66岁的武耀萍对记者说。言语间,她自信地抬了抬下颌。
  65岁的亢欢虎老师说:“最早智能手机课是教手机扫码、支付这些基础操作,现在大家不仅学会了手机摄影、拍短视频,能玩抖音、美篇这些热门App,还知道怎么运营账户增加流量。”
  爱写作的魏亚君跟着亢欢虎学习两年后,已在美篇分享了40多篇作品,收获了17万的阅读量。“这些智能操作把我的作品和想法完美结合起来,非常实用。我老伴也一直在老年大学学英语,现在去国外旅游都能看懂路线,很了不起。”魏亚君说。
  除常设课程外,一些针对老年人生活、保健和社交所需的特色课程也在不断涌现。今年,像西府曲子、瑜伽、烹饪、朗诵、中医养生等“小众”课程也受到了老年人的追捧。
  市老年大学校长曹宏斌说:“开设什么课其实都是大家说了算。怎么能把课程开到老年人的心坎上,那就得及时了解老年人心里在想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专业的师资力量肯定是要保证的。此外,还需要契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对课程进行适老化的教学设计,让老人不畏难,才有可能持之以恒。”
  像西府曲子的教学,面对的学员大多是不识谱的村民,凤翔区西白村老年大学分校老师张志龙就总结出一套“反向教学法”,先一点点让学员开口唱、喜欢唱,然后才慢慢渗入乐谱教学。
  方法有了,师资力量充足,课程也很贴心,但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事。声乐开嗓,找发声位置可能几个月也找不准;控笔练习,很挑战老年人的腕部力量;学弦乐,哪有手指不磨出血泡的?那又是什么支撑着老人们愿意坚持呢?这里边有什么“乐”,能渡学海万难?
  利己继而利他正向传递价值
  进入老年大学后,老人们似乎都找到了人生“另起一行”的可能性,就像在人生轨迹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转折点——
  63岁的孙陆以前从没有拿过画笔,现在却画出了200余幅油画,坚持学了7年。“以前做梦都没想过人生中还会有‘画展’两个字,而且有人愿意收藏我的画,这种自信和快乐,是在老年大学里找到的。”
  学会短视频制作的魏亚君,近几年不断挖掘宝成铁路上发生过的点滴故事,做成短视频宣扬宝成精神、宣传宝鸡正能量。他说:“我是铁路退休职工,这是我发挥余热的新阵地。”在一次慰问活动中,他了解到一位特殊老人需要帮助,就一对一帮扶至今。“能够帮助别人,我也感觉很幸福。”
  陈洁老师虽然已80岁高龄,但她在声乐课上依然活力四射,许多人都慕名来上课。“看到自己的学生站上舞台,声音悦耳,眼里透着光,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和自信,真是让人很有成就感。艺术无止境,只要我还能教,就会一直教下去。”
  ……
  “越学习,就越觉得有东西需要学。任何时候人都可以活出心里想要的样子,和年龄没多大关系。”王治文老人感慨地说。这一席话,展现出文化养老积淀下,老人们那种令年轻人都艳羡的“空杯”心态。
  “不论是教还是学,在这里年龄不是问题,学习只是方式,快乐才是终极需求。”教了13年油画的叶君川老师看得明白,“大家来上课的内在动力都是在为快乐而学,很纯粹。”
  外出办展参展、演出、慰问等公益活动,是我市各级老年大学非常注重的社会联动方式。“这可以促成一股正向滚动的能量。学习能带来快乐,分享能带来成就感和价值感。此外,像国画、书法、秦腔戏曲这些课程,很多老人还带着一种传承的使命感在学。”曹宏斌说,“大家愿意将所学回馈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精气神,这都是文化养老赋予老人的独特魅力。”
  市域覆盖联动注入养老活力
  为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养老需求,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在市委老干局和市财政、教育、民政、卫健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我市老年大学建设工作得以全面推进。随着渭滨区、麟游县、陇县、太白县等四县区新建老年大学今春招生工作的全面启动,我市老年大学实现了全域覆盖,全市75万老年群体有了市、县(区)、镇(街)、社区(村)四级联动的“养老阵地”,“文化养老”更深更广地“扎”入了人潮中。
  分校的设立,则让更多老年人实现了“在家门口轻松上大学”的愿望。目前,市区已在烽火、石油钢管厂、宝钛、群力电工、宝石机械等大型企业和社区建起分校,今年,还将陆续有新分校建成。广“播种”的目的只有一个:以文化教育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为宝鸡的和谐发展注入新活力。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从老年大学走出来的老人们,无不传递着这样的鸿鹄之志。由单纯的舒适养老、快乐养老逐步转变为文化养老,这不断升华的“银发之乐”,反映出我市老年群体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成为宝鸡全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共融的生动缩影。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