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我的读书故事
◎史一林
  记得我小时候,每年“三夏”忙毕,村子里过会都会唱戏。秦腔唱起来的日子,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日子。东家进西家出,呼朋引伴地奔赴会场,好不热闹。
  这帮孩子中,肯定有我,不过不是那个领头的显眼包,只是一个黑瘦黑瘦的不起眼的小姑娘。我捂着瘪瘪的上衣兜儿,跟在小伙伴后面,跑也不敢跑,跳也不敢跳,生怕把母亲给我的钢镚儿跳丢了。
  记得我六岁那年赶忙毕古会时,兜里有一毛钱的钢镚儿,关于它们的去处,我心里早已有了安排。人在路上走着,心儿早已飘到了小人书摊上。我知道那是个好地方,蹲在那里一下午,可以看两本小人书,看一本二分钱,五分钱再买一根冰棍,凉凉地嗍在嘴里,别提有多畅快了。要是和小伙伴一起看的话,还能省下钱来,想想都激动。上次邻村过会,令我眼馋的《杨家将》没看上,这回得看看。
  我蹲在尘土飞扬的小书摊前,双膝抵住下巴,一只手翻开小人书。一只手举着冰棍,双眼紧紧地盯着小人书,这时候戏台上婉转的唱腔、铿锵的锣鼓,都变得遥远了。我连手里珍贵的冰棍都忘了嗍一口,不知不觉间冰棍化成了水,滴滴答答地流下来,掉在了小人书上。小摊主看见了,一把抢过小人书,使劲推我:“都怪你,弄脏了我的小人书,你赔我!”小摊主是个男孩,年龄比我大一些,身体单薄的我还沉浸在杨家将的故事里,一下子就摔倒在地上,手里残余的冰棍也飞了出去。我大哭了起来,惊动了不远处的姐姐,她扶起了狼狈的我,拍了拍我满身的黄土,擦了擦花猫一样的脸蛋,赔了人家的小人书,悻悻地回家了。
  真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你瞧,那个眉飞色舞的小女孩不是我还是谁?彼时正在给院子里的小不点们讲杨家将呢。几个更小一些的孩子眼睛亮晶晶的,一脸崇拜地看着我:腰里别根树枝,手里挥舞个扫把,一步就从台阶上跳将下来。哦,那是在学烧火丫头杨排风攻城拔寨呢。
  渐渐地,看小人书已经不能满足我了。我们隔壁的本家爷爷在外面工作,从事的好像是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他家里书很多,我时不时地去蹭书读,连蒙带猜地读大部头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我装了一肚子的故事,一走路这些故事似乎都在肚子里晃荡呢。肚子里的故事太多,憋得太久,就胡乱地讲给小伙伴听,经常是关公战秦琼,小伙伴们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都夸我有学问呢。后来我还发现我认的字特别多,好些课文还没学,我都已经会读了,还会写生字了。我的语文成绩总是很好,常常被老师表扬得小脸蛋儿黑里透着红。
  后来,父亲发现我喜欢读书,偶尔会给我买《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书。父亲也喜欢读书,他尽可能地为我创造条件。记得我升入三年级的第一篇作文就是父亲口授的,老师评了个大大的优,为这,我抱着作文本在炕上翻跟头,兴奋了好久呢。再后来,我涉猎的范围就更广泛了。初中时,我读《红楼梦》、读《射雕英雄传》,最辉煌的时候是我能背得出《红楼梦》里面很多的诗词,还沉迷于《人民文学》中不能自拔。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读书就更便利了,尽管时间很紧、工作很繁忙,我总会抽出时间来读书,床头、沙发上都放着书。最近我还挤时间读了一本叶广芩的《状元媒》呢。年纪越大越喜欢读散文,尤其是一些学者散文,我常常在文字中安放自己浮躁的心。
  “人从书里乖。”我非常认可,因为我就是读书的受益者。书,平复了我的焦虑心、治愈了我的意难平、沉淀了我的少年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会一直把读书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