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融”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凤翔区文旅商体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综述
    学生在凤翔区博物馆研学祝嘉摄

    姚家沟镇万亩桃花盛开行摄宝鸡摄

    花海中的汉服表演行摄宝鸡摄

    桃花节上的文艺演出

    游客在东湖景区游玩行摄宝鸡摄

    范家寨镇举办苹果花海骑行活动

    六营村祝嘉摄

  本报记者李一珂
  四月的凤翔处处是美景,每个周末都热闹非凡:
  东湖景区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游人如织;
  六营村迎来众多游客,欣赏民间工艺、凤翔泥塑;
  郊游的人们来到姚家沟镇,看那满山绽放的山桃花;
  柳林镇的油菜花正在盛开,与那绿油油的麦田相互映衬;
  还有雍城湖国家湿地公园、大小广场、街角公园、田间地头,处处上演着春天的故事……
  凤翔区文旅资源丰富。近年来,凤翔厚植文化根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促文,促进“文旅+”多业态融合,将旅游、非遗、商业、体育等有机整合,呈现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繁荣聚合效应,全力助力乡村振兴。
  节会经济聚人气
  春日里,美景最不可辜负!看,姚家沟的山桃花盛开了,深深浅浅的粉色连成一片,山势高低起伏,山野之间的农户升起袅袅炊烟,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每年,姚家沟镇的桃花节都令人期待,上万亩的野生山桃花全部盛开,在青山绿水中闯荡出一片粉色的通道,无数游客、摄影爱好者、徒步爱好者都会聚于此,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今年也不例外。我们将目光转回到桃花节开幕的那一天,3月25日,在姚家沟镇中心广场上,自媒体人来了、游客来了、乡亲们也来了,开幕式热热闹闹,大家在桃花盛开的地方,赏美景、看节目,共赴一场春日之约。
  姚家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卫华告诉记者,为了增加游览的舒适度,姚家沟镇今年推出了四条赏花线路,分别是洛峪村桃花岭、藏龙山景区(秀水山庄)、青渠村石羊磨和山居小齐农业体验园。游客们不仅可以观赏灿若锦绣的梦幻花海,欣赏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还能感受绝美汉服表演、享受农家乐的特色美食,尽情领略当地风土人情、田园魅力。整个桃花节持续6天,游客量达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多万元。
  从姚家沟镇的接待量可以看出,举办桃花节最重要的是汇聚了人气。他们以花为媒,依托当地资源,不仅让小镇声名远播,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其实,不仅仅是“赏花经济”,凤翔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的优势,发展节会经济,结合季节特征,还举办了趣味十足的红薯节。有人可能会有疑问,红薯就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有什么稀奇的,还能办个红薯节?没错!凤翔区红薯节已经办了三届,走,一起到去年的现场看看。
  去年9月25日,在凤翔区虢王镇街道上,5家酒店正在同台打擂,他们推出近百种红薯美食,令人连连称奇,一饱口福。最受欢迎的是“秦薯5号”,这个新品种口感“甘、面”,被称为“板栗薯”。当天展出的还有不少用红薯做的美味,比如红薯粉条、冰薯等等,让来参观的人大开眼界。据统计,仅开幕式当天,就有数万名游客来到虢王镇参观、游玩。
  不管是以花为媒发展花经济,还是以薯为媒发展红薯产业,节会经济的本质都是让资源“变现”,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不仅汇聚了人气,更带动带火了全域旅游。近年来,凤翔区结合实际,充分推进“文旅+”融合,相继举办了首届柳林酒文化艺术节、凤翔美食节、“宁高杯”夏季男子篮球联赛等融合性活动25次,有力地宣传推介了凤翔,激发了旅游市场的活力。
  深度融合增活力
  推动旅游发展的动力,是历史内涵和文化魅力。比如今年的桃花节,大家在踏青赏花的同时,还欣赏到了汉服游演,演员身着中国传统服饰,朗诵古诗词,围观游客无不受到感染和熏陶,这便是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来自天水的游客周青说,来过宝鸡很多次,这回专门选择走进青山绿水之间,在桃花海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味道,这样的出行不仅有美景,更有文化味,使人得到了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享受。
  凤翔区的文化资源是一座富矿,尤其是非遗文化,让凤翔成为当之无愧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据凤翔区文旅商体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凤翔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与凤翔泥塑形制相似的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如今凤翔泥塑已成为融周秦文化、汉唐文化等诸多文化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态。2016年,凤翔区打造了六营民俗村,利用非遗泥塑文化,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发展文旅业,并带动商贸业发展。这几年,随着六营祝嘉摄村中国泥塑文化园、非遗研学基地相继建成,全国各地来旅游、参观、研学的人络绎不绝。2023年,六营村接待游客达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
  东湖景区也是一个
  文旅融合的典型代表。宋代文豪苏轼著名的散文《喜雨亭记》中的喜雨亭就在东湖,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这些年,凤翔区把东湖的文化故事做足文章,为其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和意义。如今,东湖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新创的秦腔历史实景剧《苏轼情》在东湖景区连续演出,“戏曲进景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感。这是凤翔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戏曲文化赋能景区发展,实现了景区魅力与文化传承的共享共生,也为凤翔区戏曲文化建设和旅游长足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新动力。
  此外,凤翔区发挥凤翔泥塑、木版年画、土织布等非遗优势,构建景区、非遗等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排灯展演走进东湖、打铁花走进六营泥塑村,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他们还开展了非遗研学和进校园活动30余次,吸引了西安等地的众多高校学生利用暑期来凤翔研学调研,为凤翔引来了“流量”和“留量”。祝嘉摄
  产业发展有动力
  农业与旅游的邂逅,造就了一场浪漫的乡村之旅。姚家沟镇的漫山桃花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资源,姚家沟镇因地制宜发展集赏花旅游、休闲娱乐、增收致富于一体的“花海经济”,农家乐生意火爆、旅游车辆络绎不绝……当地村民因此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桃花节开幕以后,来我们这里品尝农家饭的游客很多,一天大约接待100桌客人,营业额达到了8000元。”姚家沟镇山居小齐农庄负责人齐敏娟说。
  近年来,姚家沟镇坚持农文旅深度融合,依托全域万亩桃花,通过“桃花节”等系列活动,挖掘乡土人文禀赋,营造节会人气热度,探索出一条现代化美丽乡村发展之路。比如,桃花节采用“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的模式,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提升品牌效应,并引入线下销售平台,实现产销对接。此外,镇上还按照“建基地、创品牌,促营销、提效益”发展思路,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了姚家沟土鸡蛋、山核桃、高山苹果、玉米糁子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了种植养殖业、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赏花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大大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推动了乡村振兴。
  不仅仅是姚家沟镇,凤翔区不少镇村都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发展别具一格的乡村旅游,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陈村镇紫荆村交通便利,村容整洁,近年来依托本村屈家山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提升乡村颜值,完善服务体系,建成了综合实践基地,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学生前来游玩和研学。范家寨镇是苹果大镇,每年苹果成熟季,这里都会迎来很多客商和游客,红彤彤的苹果不仅成了一景,还是群众致富的希望。镇上将苹果产业作为发展全镇首位产业的突破口和兴镇富民的战略举措,建成了凤范公路和渭北环线两条万亩优质苹果长廊,苹果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凤翔区大力促进农文旅商体深度融合,让农业绽放魅力、文化彰显实力、旅游再现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我们期待,大美凤翔的未来更灿烂。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