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东汉名将马援
穷且益坚 立鸿鹄壮志 马革裹尸 留千古英名
本报记者祝嘉


  清明时节,碧空湛湛,翠柏森森。扶风县城关街道龙泉村东南,一座墓冢矗立在乡野间,不时有乡亲前来凭吊、祭拜。在碧空翠柏的掩映下,墓冢愈发显得古朴庄重。
  墓冢坐北朝南,正面有清乾隆年间所立的两通石碑,分别刻着“汉伏波将军马公墓”和“世祖伏波将军马公援墓”,旁边还有1983年所立的石碑,显示这里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援墓。 
  马援是谁?
  他是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忠臣。
  他是披坚执锐、戍边卫国的良将。
  他是志存高远、心怀天下的英才。
  他是明辨时务、严教子侄的俊杰。
  马援,字文渊,汉代扶风郡(今陕西宝鸡扶风)人。他戎马一生、征战四方,为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他“死于边野,马革裹尸”的鸿鹄之志更是为后世广为传颂。
  马援生于西汉末期,先祖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马援少年时期,父亲、兄长先后去世,但他并未因此慨叹世事无常、抱怨命运不公,反而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激励自己发愤图强、建功立业。他离乡背井,远赴北地郡(今甘肃庆阳)畜养牛羊。逐渐地,马援积累了财富,并慷慨地散发给穷人及旧友。由于为人仗义,不断有人从四方赶来依附他。他带着这数百户人游牧于陇汉之间,表面上看似安居乐业,但胸中远大的志向并未削减。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天下大乱,烽烟四起。马援经人举荐加入王莽集团,但他却不安于此,时刻谋求实现更大的抱负。新朝覆灭、刘秀建立东汉后,马援投到陇西军阀隗嚣帐下,后劝说隗嚣归顺刘秀。然而隗嚣怀有二心,不把刘秀放在眼里,还怨恨马援背叛自己。深明大义的马援于是上疏刘秀,阐述原委,吐露真情,表示希望效忠汉室、讨伐隗嚣。
  建武八年(32年),刘秀在马援辅佐下,御驾亲征,攻打隗嚣。军队行进至漆县(今陕西彬县),由于临近前线,众将劝谏刘秀不要深入险境。刘秀犹豫不决,便召马援商议。马援说,隗嚣将帅已有分崩离析之势,如果趁机进攻定能大获全胜,又用米粒堆出山谷作为地图,指出军队所处的位置和行进的路线。刘秀听从马援的建议,最终长驱直入大获全胜。
  从此,马援开始征战四方。他西破陇羌、南平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受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面对荣誉和奖赏,马援自感受之有愧,说:“男子汉就应死于边野,马革裹尸,岂能躺在床上,守着妻子儿女?”于是,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主动请缨,驱逐乌桓,征讨蛮夷,即使身患重病,依然冲锋在前。最终,马援病逝于军中,享年六十三岁,实现了“死于边野,马革裹尸”的志愿。
  马援不仅是一位英勇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
  马援认为战争只是手段,和平才是目的。每次平定叛乱之后,他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他废除苛政、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得荒地变成了沃土,百姓安居乐业。他的这些举措不仅赢得了百姓广泛的爱戴和尊敬,也为东汉王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援深知家族兴衰的关键在于后代的教育和培养,在写给侄子们的家书中,他告诫他们要谨言慎行、注重品德修养;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教育他们要勇于担当、忠诚报国;更以龙伯高和杜季良的故事为借鉴,引导他们要明辨是非、择善而从。他的这些教诲不仅让侄子们受益匪浅,也为后世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据史料记载,马援三子一女均有所建树:长子马廖官至顺阳侯,次子马防官拜翟乡侯,三子马光官至许阳侯,小女嫁给了汉明帝刘庄,是中国历史上最贤德的皇后之一。其孙马遵、马钜、马康、马朗、马度等也都封侯晋爵。其从孙马融学识渊博,尤其擅长古文经学,曾在扶风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马援一生的高度评价。近年来,不断有海内外的马氏宗亲来到扶风寻根祭祖,马援以忠诚正直的品格、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和尊崇。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