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桃李芬芳遍天涯
◎梁新会

  凤县县城有一条叫何克的小巷,隐藏在山脚下。
  2018年8月,为庆祝工合组织成立80周年而修建的纪念馆在此落成,这里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我们慕名前去参观时,附近小学的学生正在举行小小讲解员选拔赛。一个小男孩用稚嫩的声音讲解道:“八十多年前,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诺、乔治·何克等国际友人和卢广绵等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发起了工业合作社运动,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经济救亡运动。为了给抗日前线培养技术工人,他们兴办了工合培黎学校,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得到了宋庆龄、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赞扬。”
  男孩饱含深情的话语把人们一下子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那时双石铺贫穷落后,百业凋零。艾黎等人来了以后,为这个镇子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文明,带来了工业的概念。短短四年间,艾黎等人跑遍了全国16个省,组织发展合作社3000多个,安置难民30多万,向抗日前线输送技术工人4万余人。
  纪念馆里有很多蜡像,其中何克和他收养的聂氏四兄弟围坐在方桌旁交谈的一组蜡像,令人印象特别深刻。
  有人问道:“何克先生工作那么忙,怎么还收养了中国的四个孩子?”
  讲解员带领我们来到纪念馆后面的“艾黎旧居”,指着窑洞上的玻璃窗说:“艾黎和何克不仅是实业家,还是很有爱心的教育家。聂氏四兄弟父亲聂长林是一位地下党员,被国民党当局追捕,其妻子在宝鸡工合工作,临死前将四个儿子托付给何克。孩子小、爱哭闹,何克为了哄孩子们开心,趴在地上当马,让孩子们骑在他身上玩;晚上让最小的、只有三岁的聂广沛和他睡在一起。在孩子们眼里,这位异国父亲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据此改编的电影《黄石的孩子》打动了无数人!艾黎所住的窑洞窗户上装有玻璃,几个孩子调皮捣蛋,不仅打破了玻璃,还摔破了艾黎的眼镜,这在当时都是很珍贵的东西。但艾黎没有生气,也没有用拳脚教训孩子,而是很耐心地说服教育孩子。这让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当地老百姓叹服不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宝鸡是陕、甘、川的交通中枢,也是矿藏资源的储藏地,一时成了中国西部的抗战重镇。当时军需、民用物资匮乏,艾黎等人组织民众生产军用物资,再让爱国学生秘密运到延安支援抗战。为此,国民党大肆抓捕培黎学校的学生。有志者千方百计,无志者千难万险。为了躲避敌人的迫害,1945年1月20日,何克带领双石铺培黎学校的最后一批学生前往甘肃省山丹县(艾黎为第一批),创办了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同年,何克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一书在美国和英国出版,影响深远!
  中国工合先后在赣县、洛阳、宝鸡、成都和双石铺等地创办了十多所培黎学校,但只有迁往山丹的双石铺培黎学校保留了下来。这所学校多亏了何克卓有成效的管理。何克是培黎学校的校长,新学校一穷二白,他坚持自编教材,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半工半读、手脑并用的新型职业教育。他这样描写延安:这是我生活过的全世界最好的地方,是牛津大学也比不上的。他以延安精神和八路军的作风管理学校,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边学习边劳动。何克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把自己的一生能和这些孩子联系在一起是很有意义的事。”1945年,何克在山丹建设校园时不幸患破伤风去世,年仅30岁。艾黎和同学们把他葬在了学校南门外的一块空地上,希望他每天都能听到学生们的歌声。
  1949年9月21日,山丹县解放了。艾黎“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学校毛纺厂、农场、医院等厂矿的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运输队的三名学生驾驶着汽车,运送解放军战士去收复山丹马场,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皇家马场,很快回到了人民手中。
  艾黎在中国坚持工作办学六十年,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可谓是桃李芬芳遍天涯,分别被北京、甘肃授予荣誉市民、荣誉公民称号,入选“中国的十大国际友人”。1987年,艾黎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遵照艾黎的遗愿,他的骨灰被送回了山丹县,与何克同葬一地。在艾黎与何克陵园的碑石上,镶嵌着邓小平题写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13个镏金大字!
  八十载风雨,岁月峥嵘。白求恩、路易·艾黎、乔治·何克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他们没有离去,他们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