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让“归去”和“思念”更文明
——我市推进殡葬改革综述
    我市开展以“回归自然、生命常青”为主题的首届生态集中安葬活动。

    公墓工作人员为市民提供祭祀保障服务

    开展免费代祭服务,为逝者擦洗墓碑。

    常羊山公墓的生命文化长廊

    市民用冥币换鲜花

  本报记者李一珂
  人生“归去”时,如何文明又温暖地让“身后事”得到“暖心办”,这是我市民政系统一直探索的问题。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以“服务民生保障、办好群众身后事”为己任,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倡导文明节俭丧葬礼俗,优化服务供给,不断提升殡葬保障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使群众“逝有所尊、逝有所安、逝有所依”,全市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23年,市民政局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
  强化制度支撑殡葬改革见成效
  殡葬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政府关注的民生事、百姓的家庭大事,事关精神文明、乡风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我市将殡葬改革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专题研究殡葬改革工作,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市政府建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的殡葬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形势,研究重点工作。为了把殡葬改革落到实处,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的通知》《宝鸡市“十四五”殡葬事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为全面推进殡葬改革、满足群众殡葬需求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制度的引领下,我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等带头践行殡葬改革,以喜事新办、厚养礼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为重点,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深化婚俗殡葬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坚决反对高价彩礼、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减轻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随礼等支出负担,推进文明民风家风乡风建设。同时,全市各公墓立足本职工作,为群众提供细致服务。常羊山公墓把党的建设作为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教育的首要内容,建设党建文化墙、党员监督岗、标兵展示栏,将党建文化与炎帝文化、周秦文化相融合,鼓励党员干部扎根殡葬工作一线,为群众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宝鸡市福安园人文纪念园投资130万元,在醒目位置设立遗体器官捐赠者纪念园,为遗体器官捐赠者提供免费安葬服务,传播正能量。天台山陵园是全市首个市级城市公益性公墓,这里道路宽敞平坦,放眼望去遍是青松翠柏。据了解,这处公墓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政府定价,向市区居民开放,骨灰安放只收取成本费用,提供地坪葬、壁葬和节地生态葬等多种骨灰安放形式,提倡鲜花祭扫、追思卡寄哀思等文明、绿色的祭扫方式,这是我市积极推进殡葬改革、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我市严格执行殡葬改革和火化政策,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文明、节地生态安葬,完成了新一轮火葬区调整,划定13个县区的17个街道、39个镇及439个行政村、182个社区共3287.94平方公里为火葬区,覆盖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8.15%。火葬区面积、人口、火化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聚焦硬件建设移风易俗有保障
  在市殡仪馆改扩建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设备不停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该项目位于
  金台区宝平路30号,将建成一座国家Ⅱ类标准殡仪馆。新馆占地总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设8个功能区,分别为遗体处理区、悼念区、祭扫区和行政办公区等。年火化能力6000至10000具,年接待群众40万人以上,满足主城区群众未来50年治丧需求。
  此外,太白县、眉县、麟游县殡仪馆也正在加紧建设。记者了解到,我市将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纳入了市县两级规划,扩大了城市公益性安葬服务供给。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3.67亿元改善殡葬基础设施,实施7个新建、改扩建殡仪馆项目和12个城市公益性公墓、5个经营性公墓以及环保殡葬设备项目,配备更新了一批遗体接运车、冷藏柜等基础设备。目前,全市运营的火化殡仪馆6个、开展礼仪服务殡仪馆2个,城市经营性公墓14个、城市公益性公墓10个,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383个,全市基本殡葬公共服务网络初步建立,殡葬服务机构应急处置和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群众基本丧葬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我市还积极推进落实殡葬救助政策,建立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对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等5类困难群体的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予以免除,对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按每人最高1000元进行救助。近年来,我市殡葬救助3970余人,兑现救助资金360万元,进一步保障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殡葬服务需求,有效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促进了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我市民政部门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殡葬领域系列乱象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和“回头看”,严肃查处了一批乱占耕地、散埋乱葬、超标墓穴、违规销售等问题,清理和规范殡葬服务收费项目3起,拆除超标准墓穴335座,改造65座,改善了公墓设施永久固化和青山白化现象,营造了殡葬领域的良好生态和清风正气。我市全面开展“下基层、解民忧、暖民心”专项行动,加强殡葬服务机构规范管理和安全生产,完善细化公共卫生事件遗体处置预案,更新改造消防器材设施,殡仪服务机构管理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弘扬先进文化厚养礼葬树新风
  市公益性公墓成功举办了首届节地生态安葬仪式;千阳县“一碗泡馍办丧事”在省内传为佳话;麟游县在农村、社区创新开展婚丧礼俗改革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振兴……
  殡葬改革关键在人,更要转变人的思想观念。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以“德、礼、孝、和”为核心的周礼优秀文化,以“尚法”约束丧葬,以“尚孝”移风易俗,优化殡葬设施布局,提升服务能力,有力促进殡葬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市上加强殡葬政策和改革举措的宣传引导,印发宣传资料6万余份,举办专题培训辅导130余场次。全市1158个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发挥作用,明确婚丧嫁娶活动管理政策规定,成立130余个红白事服务队,推行“移动厨房下乡”活动,推进丧事简办,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集体共祭、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如今,每年清明节、寒衣节,我市都采取发布定点祭祀电子地图二维码、定点祭祀服务培训等措施,引导广大市民到定点点位祭祀,大家文明排队,秩序井然,营造了干净有序、规范安全的文明祭祀环境。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宣传,我市厚养礼葬、丧事简办、文明祭祀等文明新风逐渐成为治丧活动的主流。岐山县的《让优秀周文化在殡葬改革中绽放异彩》入选2023年全国殡葬改革先进经验素材。岐山县的典型案例就是深化殡葬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该县成立了殡葬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实施“七个一”活动(建设一处殡葬礼仪文化展示馆、组织一场殡葬文化主题的征文活动、举办一系列周礼文化与殡葬文化及孝文化研讨活动、制作一部殡葬改革专题宣传片、编撰一套殡葬文化系列丛书、树立一批德孝先进典型、建设一批孝文化广场),全县9个镇红白理事会指导委员会、106个村红白理事会、65个红白事服务队、300多名义务监督员,活跃在各个村组、社区和居民小区,通过文化传承、潜移默化,倡导移风易俗,摒弃丧葬陋习,把文明治丧、节俭办事列入村规民约,大幅压减群众治丧成本,让“丧事从简、礼仪为先”蔚然成风。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