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哲正在检查检修车线束 郑晔宋文君赵志华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拿手绝活。就拿宝鸡中车时代研发中心工程师李永哲来说,13年来,他主导及参与研发了多种轨道工程机械新产品,推动铁路动力向绿色、低碳、集约化方向前进;他牵头研发的接触网综合检修车列和接触网多平台检修作业车两款创新产品,为企业累计创造产值42亿元。
“成功的花,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回想自己创新的每一步,李永哲心潮澎湃。
吃苦耐劳的年轻人
时间闪回到13年前,中国铁路正如一张亮丽的名片走向世界舞台。彼时,宝鸡中车时代正处于凤凰涅槃的起飞阶段。那年夏天,26岁的李永哲走进绿树掩映中的宝鸡中车时代大门。
“轴列式”“换长”“一系”“二系”……一个个新鲜的词语,让他目不暇接,轨道工程行业的专业知识就像一道道门槛,横亘在他的面前。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李永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跟着师傅师兄从改图和“照猫画虎”的设计开始,一点一滴学习。
刚入职三个月,总体技术部项目多、人手紧缺,李永哲的师傅为了考验他,给了他一款轨道车的车架设计任务。要知道车架可是承载了整车75%以上的接口,也是整车的“脊梁”,大都是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整车总体设计者才能承担。面对困难,李永哲没有低头,而是钻进车间,抱着一个车架整整研究了一周,才算有点眉目;接着,他边学边干,两个月后终于啃下第一个车架设计的“硬骨头”。
就在入职当年,李永哲荣获2011年宝鸡中车时代“最佳新人”奖。
勇于突破的拼搏者
经过三年磨砺的李永哲,他的钻研业务从轨道车的车架设计,发展到改进型整车的总体设计。
2014年,宝鸡中车时代进入高速发展期,就是在这一年,李永哲参与了接触网综合检修车列和接触网多平台检修作业车两个国铁集团重点科研项目。两个项目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研发设计、生产试制、型式试验等工作,他一次承担两个项目的总体设计任务,工作量要较其他同类研发产品多出三倍以上,压力可想而知。
项目要铺开,图纸设计是前提。承担图纸设计任务的李永哲,不仅要完成总图、车架图纸设计,还要协调各总成之间的接口问题,通常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就可能会造成图纸设计的大批量返工,李永哲总是虚心听取意见,加班加点修改图纸。
样机试制期间,李永哲驻守生产一线,协调解决生产试制中的各种异常问题;样机调试阶段正值深冬,李永哲踩着两厘米厚的积雪爬上作业平台、钻到车底查看,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到了试用评审的关键期,李永哲更是三天没合眼,和项目团队仅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两个项目近2000页共14万字的评审资料。同事们看着双眼熬得通红的李永哲捧着厚厚的评审材料,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2016年,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攻关,JJC和DPT型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终于完成设计定型,并获得国家铁路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证,进入批量销售阶段。截至目前,JJC型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累计销售70列,DPT型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累计销售400余台,为公司创造产值约42亿元,成为公司产值和利润最主要的增长点,有效推动了铁路供电系统修程修制的改革。
新型能源的攻坚人
轨道作业车是宝鸡中车时代传统的主打产品,但随着行业环境及宏观政策的变化,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成为企业攻关的重点。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19年,李永哲担任了宝鸡中车时代总体技术部部长,朝着新能源轨道作业车进军。
传统的铁路作业车都使用的内燃动力,在隧道作业时,排放的尾气不仅造成隧道视野受限,还会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绿色化清洁能源作业车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李永哲和研发团队凭借敏锐的嗅觉,抓住发展机遇,和团队一起攻克了内燃和动力电池与整车融合匹配、氢燃料电池与整车融合匹配等多个难题。经过5年时间,李永哲成功研制出了国内外首台“内燃+动力电池”双源动力接触网作业车和氢能源接触网作业车,并交付国铁集团北京局和国能集团新朔铁路公司试用,推动轨道工程机械的绿色化转型。
奋斗的人生更精彩,创新的步伐永远不会止步。十三年来,李永哲从一名“轨工小白”成长为“轨工名匠”,先后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技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专项奖、中国中车科技奖、宝鸡市科学技术奖、宝鸡市五一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李永哲坦言,荣誉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他将保持昂扬的精神,坚持不断创新,为轨道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