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力神航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精锻机组 本报记者 孙海涛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钛金属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2023年,宝鸡钛材生产加工量达6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65%、全球产量的33%,宝鸡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钛谷”,钛产业规模跃升全球首位。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状元”之路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百炼成钢的过程。宝鸡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壮大的过程与人类征服金属的过程如出一辙,正如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所言,欲铸一把好剑,“铁英、寒泉、亮石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三部曲,也正是宝鸡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荣登全球“状元”的密码所在。
“铁英”汇聚百工在此乐业
“铁英”即好矿,好矿才能出好铁。同理,西府大地上,在宝钛集团的带动下,如今我市已经聚集了600余户钛及钛合金加工和贸易企业,形成百工乐业的布局。
钛及钛合金产业是我市聚力打造的四大千亿优势产业集群之一。我市经过多方调研,针对产业发展精准出台《宝鸡市钛及新材料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宝鸡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系列政策。按照“1151”发展目标(即钛材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上市企业达到5户,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我市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正在全面提升。(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日前,在位于金台区的巨源鸿钛业低污钛锭钛镍材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多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生产的钛锭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海、化工、石油、海洋、电力工业和仿生材料等领域,“今年公司已签约5000余万元的订单,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左右。”项目负责人表示,公司自行设计、研发的制造设备生产线,使公司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稳居全国领先地位,钛锭、钛板材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
据了解,目前宝鸡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并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规上企业达158户、高新技术企业达110户、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已接近40户。
“寒泉”淬火精工方能兴业
市场经济大潮涌动,技术变革一日千里,宝鸡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也同样直面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情况、新要求,这也倒逼这一产业集群必须“寒泉”淬火,才能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态势在细化领域去兴业。
宝鸡鑫诺特材新金属公司是医用钛材领域的佼佼者,回首其发展历程,正是“寒泉”淬火般的真实写照。2007年初,在公司股东大会上,时任股东之一的郑永利提出“聚焦医疗行业”的设想时,质疑和反对声此起彼伏。的确,当时国内医用钛合金材料几乎是“洋货”的天下,一个民企想在这一高端领域争抢市场蛋糕,无异于天方夜谭。
“欧美能造,凭啥我们不能造?”郑永利的话掷地有声。夜以继日的科研攻关后,企业生产的医用钛合金材料却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他上北京、下广州,行程遍及大半个中国,硬生生凭借过硬的质量敲开了市场大门。
经过多年积淀,该公司从一家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已是全国人体植入钛及钛合金材料的供应商之一,产品占国内市场的25%以上,成为我国三大基地之一。郑永利坦言:“在我国,每4个植入人体的医用钛材中,就有一个是由我们公司生产的。”
记者了解到,我市600余户钛企生产的300多个品种、5000多种规格的钛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新能源、化工、医疗健康等领域,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亮石”磨砺共享成就大业
我市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各家钛企并未贪大求全,而是在相互携手中,于上下游、左右岸上做文章,在细化分工中成就共赢局面。
日前,位于宝鸡高新区的陕西大力神航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满载着各式钛材的货车不断穿梭,这些货车来自宝鸡多家民企,他们前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用该公司从奥地利GFM公司引进的RF-40型卧式数控径向精锻机组,对基础钛材进行高品质精准锻造加工。
“今年大概有七八十家钛企和我们长期合作……”该公司总经理张元告诉记者,从技术上说,这套精锻机组是目前全球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精锻设备,最大锻造力达到950吨,可一次性完成钛及钛合金圆棒、方棒、长方棒材等钛材的高品质锻造加工。与此同时,技术只是一方面,从行业分工上看,企业之所以把这套精锻机组变成了“共享”机组,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整个行业内,帮助兄弟企业突破技术上的短板,继而促进宝鸡整个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飞跃式发展。
这种行业内的细化分工,不但让整个产业集群实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局面,同时也大力促进了钛产业在竞争中形成了面向高、精、尖集群发展的态势。一个面向未来、充满潜力的产业集群正千帆竞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再次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