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公元1369年春
明将金兴旺凤翔城里御元军
本报记者祝嘉
    复原的凤翔古城墙,其西北角的“凤楼晓钟”为“凤翔八景”之一。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政权,但全国统一的大业尚未完成。作为锁关陇、扼巴蜀的战略要地,凤翔自然成了明军和元军争夺的焦点。
  凤翔自古便是军事重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随着明军攻进潼关,元将李思齐、李克彝等人相继退至凤翔,准备在此重整旗鼓,继续与明朝对抗。因此,凤翔成为元军对抗明军的堡垒。
  据《宝鸡县志》记载,1369年春天,明将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对凤翔发起猛攻。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先破兴元(今陕西汉中),后克凤翔,从而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李思齐败逃临洮(今甘肃临洮),与在庆阳(今甘肃庆阳)的元将张思道形成掎角之势。
  在攻克凤翔后,徐达留下部将金兴旺等人守卫凤翔,自己则亲率主力经千陇道西进,先后攻克临洮、庆阳。
  就在明军欢庆胜利之际,庆阳却传来张良臣叛乱的消息。徐达急忙调兵遣将围攻庆阳。为了牵制徐达的行动,元将贺宗哲率领精锐部队直扑凤翔而来。
  关于这段历史,宝鸡文理学院教授何志虎有更为详细的研究。
  在凤翔城外,元军用荆条编织成巨大的盾牌,形如小船,五人一组,顶在头上,冲锋陷阵。明军的箭矢和石块无法穿透这些盾牌,投掷的火把又因为太轻而难以命中目标。于是,金兴旺命令在火把上绑上铁钩,以增加重量、提高精度。
  元军又改为挖掘地道潜入城内。明军用长矛不断刺杀,但元兵仍然源源不断。金兴旺与凤翔知府周焕商议道:“援军迟迟未到,敌人料定我们不敢出城迎战。我们何不趁其不备主动出击?”于是他们派兵从西北门悄悄出城偷袭敌人,元军果然被明军的突然袭击惊退。
  面对元军的进攻,有些士兵心生恐惧想要逃跑,却被金兴旺严厉制止。为了稳定军心,金兴旺将大量财物堆放在庭院,并宣布:“只要大家努力守城,敌人退去后,这些财物将全部用来奖赏!”士兵们受到鼓舞,士气大振,坚守城池长达12天。
  此时,徐达也已收复了庆阳。元军见大势已去,随即撤离凤翔、撤往塞外。
  凤翔一战为明朝统一西南、西北扫除了重要障碍,次年,明军乘胜追击、一路西进,最终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
  据凤翔区地方文史学者王宗志介绍,凤翔古城墙始建于唐末,为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所筑,明清两代曾多次修葺。近年来,凤翔区依托古城墙建起城墙遗址公园,并在西北角仿建“凤翔八景”之一的“凤楼晓钟”,让古城墙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