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变“要我留下”为“我要留下”
孙海涛
  春分过后,西府大地广袤的乡村生机勃勃。猕猴桃新芽在枝头“探头探脑”,羊圈里母羊大起了肚子等待分娩,蜂箱边飞舞的工蜂集体跳起了圆圈舞……大好春光里,笔者在乡村走访时了解到,一些村干部特意上门对一些本该外出工作的本土能人做起了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留下来,扎根家乡谋求发展。
  笔者认为,在当前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要想真正留住本土能人,相较于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留人,让其主动萌生“我要留下”的思路更为现实,也更为重要。
  要想让能人产生“我要留下”的想法,村干部剃头挑子一头热是不够的,关键还得靠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对于有外出想法的本土能人来说,留下来有好的机遇、有好的前景、有更多的扶持和保障,这些才是能够打动他们内心、让他们心甘情愿留下的重要支撑。如果仅仅只打感情牌和乡亲牌,恐怕说服力是不够的。
  想留下本土能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前置条件是各级必须创新培养模式,打造多种形式的能人培养平台,健全能人评价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构建符合市场规律、本土能人留得住的引才聚智硬环境。这些硬条件夯实落地了,才能让本土能人提升思想认同感,增强其归属感,自觉自愿扎下根来,继而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放飞梦想、绽放光彩。
  乡村振兴,是一篇美丽中国的大文章,离不开本土能人的倾心书写。客观地说,作为内陆城市,宝鸡经济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差距,近些年来,一些本土能人流失的现象大家有目共睹。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真正用心用情尊重人才、用好人才,面对一些问题精准对症开方,就能够留下更多的本土能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