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直面“新高考”宝鸡娃如何科学选科?
“你家孩子选科了吗?”……近日,不少高一、高二学生家长聊天的热门话题就是“新高考”选科。随着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深入推进,“新高考”选科成了高中生和家长需要直面的“必考题”。那么,在“新高考”实行的“3+1+2”模式下,高中生和家长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应该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并科学选科?选科又给高中生及小学、初中段的学生带来哪些启示呢?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新闻链接:
  按照《陕西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要求,2025年起陕西省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选择两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困惑组合种类更多选择难度更大
  合格考、走班选科、等级赋分……伴随着“新高考”,还有一堆新名词。这些新名词组合在一起,既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学科选择权,也增加了选科难度。我们来听一听学生和家长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我不太认识我自己……”说起选科体验,陈仓区虢镇中学高一学生刘智扬(化名)半幽默半尴尬地说。原来,“新高考”要求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为帮助学生客观认知自我,学校定期邀请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等宣讲相关知识,也会引进一些专业的自我认知测试软件。在听宣讲、参与认知测试的过程中,刘智扬发现二者均会问“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优势在哪里”等问题。仔细思考这些问题,刘智扬才发觉自己对自己竟然知之甚少,甚至一些认知与实际情况相反。
  说起选科,不少家长最大的困惑是“选择自由了,但选择难度增加了”。他们解释说,以前只有文、理两种选择,两个里面挑一个,相对简单。“新高考”有12种选择,12个里面挑1个,难度相对增加。同时,“新高考”要求学生“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而学生和家长适应了传统教育模式,平日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专业设置不了解,缺少职业体验,更别提明晰未来的职业方向。因此,直面“新高考”选科模式,不少学生和家长犯起了难。
  “选纯理科组合,还是文理搭配类组合?”“选热门组合,还是小众组合?”……面对选科,不少学生和家长困惑地问。当然,学生和家长的困惑和问题不止如此。例如,有的不清楚获取选科知识的权威渠道,“迷信”短视频及所谓职业规划机构,结果得到的选科知识要么片面,要么错误;有的知识储备不足,对选科政策一知半解,走了不少弯路。渭滨中学高二年级部主任赵文眉说,“新高考”考的不仅是孩子,也是一个家庭应对变化与改革的反应力与决断力,而部分家长和孩子目前的困惑和问题则说明,大家距离“新高考”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关键尊重学生兴趣兼顾职业规划
  “物化生,死亡学科。”“选科一定要避开物化政。”……在选科过程中,不少家长看到过这样的字眼。这些字眼让学生和家长焦虑、茫然,不知如何是好。那么,直面“新高考”,学生和家长到底应该如何科学选科呢?
  石油中学教务副主任薛永安的建议是借“东风”,吃透“新高考”选科政策。例如,自我认知不清晰,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老师,学习认知自我的科学方法。专业要求不清楚,学生和家长可以查询2025年普通高校拟在陕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职业规划不清晰,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学校老师或者学校邀请的职业规划师等,明晰职业生涯规划。对“新高考”相关政策不了解,学生和家长可以借助省教育厅网站等官方渠道,了解准确全面的权威信息,切勿听信部分机构和非专业人士的片面解读。
  面对12种选择,不少学生和家长举棋不定,甚至选定之后又调换,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为此,渭滨中学教务处主任刘书青提供了一个选科思路——“做减法”,降低选择难度。他建议学生和家长参照“新高考”的“3+1+2”模式进行选择。“3”代表的语数外是必考科目,不用选择,因此,学生和家长可以先确定“1”,即先确定未来学“物理”方向,还是“历史”方向。大方向选定之后,学生和家长只需要在化学、生物、地理、思想政治四门中选两个即可。四选二时,学生和家长也可以再次“做减法”,减去学生不喜欢的科目、弱势科目等,再次降低选择难度。
  “尊重学生兴趣,兼顾职业规划。”这是宝鸡中学副校长么慧芳的建议。提起选科原则,有人说就业优先,理由是未来好就业;有人说兴趣优先,理由是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动力。这些话语看似都有道理,却让学生和家长更加不知道应如何选择。么慧芳提醒学生和家长,选科没有最优组合,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组合。同时,选科其实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选择,没有人知道如今的热门专业未来是否依旧红火,也没人知道如今的冷门专业未来是否依旧冷门。因此,么慧芳建议学生和家长摒弃功利思想,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参照学生的学习水平、专业设置要求、所在学校的师资力量等作出最适合的选择。
  启示丢下分数包袱重视实践能力
  “新高考”选科模式不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还释放了鲜明的“变革”信号。如何适应“变革”呢?我市教育人得到的启示是更新教育理念,丢下分数包袱,注重均衡发展,重视实践能力。
  薛永安得到的启示是更新教育理念,丢下分数包袱。他解释说,教育圈以前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但如今,“新高考”实行等级赋分制度,卷面成绩被换算之后才会计入总成绩。这就意味着,卷面上的分数对考生来说,参考价值并不大。同时,“新高考”不仅考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考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和家长丢下分数至上的理念,从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学到真知。
  “重视语数外,稳扎稳打,均衡发展。”这是渭滨中学副校长徐有强从“变革”中得到的启示。他提醒学生和家长,在“3+1+2”模式中,很多人纠结“1”与“2”科目怎么组合。殊不知,“1”与“2”选择固然重要,但“3”才是赢得高考的主力军。从重要程度来说,“3”是“1”和“2”的学习基础,没有“3”,其他学科很难学好。从高考分数占比来看,“3”代表的学科各占150分,而“1”“2”代表的学科则各占100分。因此,他建议学生,从此时此刻起,重视语数外学习,特别是重视语数外核心素养的培养,搭建好知识体系,夯实好知识基础,稳扎稳打,为未来选科提供更多可能。
  么慧芳得到的启示是重视社会实践。她分析说,“新高考”鼓励学生放开手脚、个性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倒逼学生和家长必须纠正读死书、死读书的老传统,树立重视社会实践的新理念。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研学活动等进行职业体验,了解不同行业需要的学科知识,以及该学科的现状、未来及相关职业等。同时,学生也要主动将课本中的学科知识融入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