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心小筑”成为村中的网红打卡点 广场上的长孙皇后主题浮雕墙 相传,长孙皇后就出生在陈仓区香泉镇王家庄村,村子也因此声名远播。凭借这样的历史渊源,如今的王家庄村深入挖掘长孙皇后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吃、住、行、游、学、娱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村和集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村。2023年,王家庄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日,记者来到有着“长孙故里、灵秀之乡”美誉的王家庄村,探寻古老村落的独特魅力。
贤德皇后传美名
历史上的长孙皇后,相传为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她8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从小爱好读书,知书达理、贤淑温柔、正直善良。13岁时,她嫁给李世民,成为太宗的贤内助,多次替朝臣求情,保下房玄龄,力挺魏征,为朝廷留住人才。长孙皇后一生谦虚谨慎,劝太宗不要给自己的哥哥太多权力,坚决不利用裙带关系搞特权。她贵为皇后,却过着俭朴的生活,甚至临终时还请求薄葬。贞观十年(636年),35岁的长孙皇后去世,谥号“文德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曾筑楼望陵怀念;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李治又尊母亲长孙皇后为“文德顺圣皇后”。
在王家庄村立有一块石碑,上书“长孙皇后父母之墓”。该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德向记者介绍说,香泉镇的得名,传说是因长孙皇后回娘家,曾在此地泉中沐浴,泉水从此凝香。之所以说这里是长孙皇后的娘家,也是因为附近的车辙村、九龙山、旋瓦山等地名都与长孙皇后有关,传说她回乡省亲时曾在这些地方留下足迹。“‘高山飞鹰鹞,深谷凤来朝’,长孙皇后故里之说虽待考证,但村里人世世代代对此深信不疑,大家传颂着皇后的贤良淑德,也传承并发扬着皇后的贤德。”
在王家庄村,每月一期的故事讲堂,由退休教师孙善成讲述,内容包括长孙皇后崇德向善、扶危济困等故事。村上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培育淳朴民风,传播真善美,凝聚正能量。“长孙皇后展现出来的厚重品德,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使我们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方面深深受益。我们大力弘扬贤德之风,年年评选道德模范、先进典型,村上邻里关系和谐,村民互助互乐,乡风文明向上,大家向善向美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刘金德说。
唐代建筑诉古韵
王家庄村有一座古院落,名气很大,人们称之为孙家大院。孙家大院建在村中地势较高的地方,坐西朝东,一条小溪从院子北边流过。远远地就看见院内的老房子飞檐斗拱、雕龙画凤,异常精美。据说这座古院落始建于唐朝,后经多次修葺,建筑古朴典雅,处处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美感。
记者看到,这栋老房子长约15米,屋顶为歇山顶,上有一排雕刻烧制而成的青砖装饰,屋檐下还刻有各种花卉图案,木质门窗雕花精美。最醒目的,当数镶嵌着的三块匾额,左右两块分别书有“业广惟勤”“功崇惟志”,中间一块刻的是“耕读家风”,三块匾额都是2米见方,字迹清晰,保存完好。刘金德告诉记者,他听村里的老人说,清朝嘉庆年间,村里出了一个大人物,在方圆百里都赫赫有名,朝里的文武官员路过香泉都要登门拜访他。这座房子曾是他家的住房,后又转卖给自家亲戚,几经辗转,直至近些年,在村上和相关部门的保护下,老宅才得以较好保存。
刘金德感慨地说:“现在尚能这样完整保留下来的院落已经很少了,孙家大院诉说着村子的历史,传承着优秀古建筑技艺,是后人感受村庄文化的好地方。”自从王家庄村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后,很多游人也纷纷到村子里感受古村落的独特魅力,这座古建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农旅融合促振兴
村庄靠山面水,四周山脉绵延、风光秀丽,河川上滩石堆积,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山水相映,自成佳趣。村庄山坡梯田排列,村中手绘历史墙展现新农村的风土人情,唐风精品民宿为乡村旅游注入活力……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王家庄村也走上了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记者看到,在新修的文化广场上,长孙皇后乡居图浮雕墙格外醒目,浮雕刻画了“长孙牧羊”“搭救二郎”等六个民间传说故事,生动传神。在广场两侧,摆放有唐代仕女雕塑,体现唐韵特色。在广场东边,一处荷花池正在加紧施工。刘金德介绍说,荷花池预计6月完工,建成后池中荷花盛开,池中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小亭子,非常适合游人拍照打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王家庄村依托特有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成为陈仓区农旅融合示范村,先后打造出怡心小筑、知青小院、红色主题小广场、研学中心等,每年接待各地游客达1万余人次。为了让景区更有“灵魂”,群众还自发组织成立长孙文化研学中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向村民和游客讲述一代贤后的故事。
村上还建起了王家庄村产业观光示范园,融合花椒、甜柿子、中药材种植,黑土猪、肉牛养殖等产业,带动全村200余人就近就业。去年,村民年均收入达21500元。“我们还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业态,并动员村民学习使用直播平台,不断提升‘长孙故里’的影响力,打造‘以乡村文化为魂、以村落老宅为韵、以特色创意为兴’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让群众的幸福感更满、获得感更足。”刘金德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