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秦腔故乡的艺术宝库
——宝鸡秦腔博物馆开馆前夕探馆记
    工人完善装饰细节

    媒体记者探馆参观

    戏曲人像栩栩如生

    宝鸡秦腔博物馆即将开馆

    博物馆门厅雕梁画栋

    秦腔戏本琳琅满目

  毛丽娜
  秦腔,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宝鸡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诗经·秦风》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即秦地民歌;《吕氏春秋》载“秦穆公取风焉,实始作为秦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载“秦王善为秦声”;至唐玄宗时,名乐师李龟年作《秦王破阵乐》,称“秦王腔”,也与秦腔有渊源。如今,“秦声秦韵”已成为宝鸡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标签。
  在市图书馆旧址上历时一年改造布陈后,2月4日,全省首个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专业性、专题性戏曲博物馆——宝鸡秦腔博物馆将正式开馆,展露“新颜”,精彩亮相,向广大市民群众敞开自己神秘的面纱。
  历史与艺术交汇的专业展馆
  宝鸡秦腔博物馆坐落于渭滨区滨河北路1号,投资1.47亿元、总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展厅和互动区面积5600平方米,全馆分秦腔历史展区、秦腔艺术展区以及文献展区、实物展区、多媒体互动体验区、剧场等十几个板块,将秦腔这一古老的艺术全方位展示在人们面前。
  走进宝鸡秦腔博物馆,仿佛置身于秦腔的历史长河中。这里陈列着各种珍贵的秦腔文物,展柜内展示着各式各样的秦腔戏服,摆放着种类丰富的秦腔乐器、道具。馆内的布展生动有趣,让人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秦腔文化的深厚底蕴。
  “宝鸡在西北地区有着‘戏窝子’的称呼,宝鸡市人民剧团前身叫‘艺声社’,成立于1950年,1951年‘艺声社’由乾县人民政府接收,1952年命名‘乾县人民剧团’,1953年6月,宝鸡专署接收‘乾县人民剧团’,更名为‘宝鸡人民剧团’。1956年10月批准为国营剧团,更名‘宝鸡专区人民剧团’,团部下设组教、剧务、艺术、总务四个股,基层分男演员、女演员、音乐、舞美四个组,演职人员90余名;1958年,宝鸡市、县合并,成立‘宝鸡市戏曲剧院’,更名‘宝鸡市戏曲剧院二团’。这之后,又经过几次更名,从1950年至1975年六次招收学员100多名,随团培训,以师带徒,培养出了一批新生力量,陆续充实了演出队伍,提高了演出质量,成为西府地区和甘陇一带颇有影响的剧团。”1月29日,秦腔博物馆项目艺术委员会成员、秦腔老艺人韩民生老师将秦腔在宝鸡地区的发展向笔者一一道来。
  “宝鸡秦腔博物馆的建成,是一件大喜事大好事。”韩民生说,博物馆展出的上千件藏品中,有大量来自我市各级专业剧团、老一辈戏曲艺术家及其家人的捐赠,包括中国秦腔“四大名旦”金奖得主仝凤琴的翘、已故老艺人张积善的戏曲曲谱以及市戏曲剧院退休职工黄新建的200多本戏曲剧本、不同年代的戏曲老照片,更有兰州、平凉、西安等地及我市秦腔发烧友捐赠的老照片、老物件等,弥足珍贵。
  在博物馆的一角,有一个特别的展示区——秦腔名人。这里陈列着历代秦腔名家的照片和事迹资料,可让参观者穿越时空,与这些艺术大师进行心灵对话。这些名人不仅在秦腔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是宝鸡人民的骄傲,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新一代的秦腔人。
  科技元素让秦腔“活灵活现”
  “这样看戏真有意思”,“很有参与感”,“戴上耳麦就像进入了戏曲的舞台之中”……2月1日,宝鸡秦腔博物馆多媒体互动体验区的VR技术,吸引了探馆媒体记者的眼球。宝鸡秦腔博物馆的声光电展示系统,代表了目前国内博物馆展陈设备的前沿,通过这些高科技设备,让广大市民更能切身融入秦腔艺术的精彩世界。
  宝鸡秦腔博物馆不仅是一个静态的展示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互动体验中心。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自体验秦腔的魅力。馆内设有专门的戏台和排练舞台,游客可以观摩演员们的表演,学习秦腔的唱腔和身段,感受这一古老剧种的独特韵味。此外,馆内还将定期举办秦腔讲座、演出等活动,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秦腔文化的魅力。
  秦腔博物馆项目建设专班工作负责人朱文格介绍,按照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盘活闲置国有资产要求及我市打造15分钟市民生活文化圈的总体部署,宝鸡秦腔博物馆是在原宝鸡市图书馆旧址进行改造和装饰施工而成,减少了政府公共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在老城区打造了一个地标性的文化基础设施,让老建筑焕发新姿,能进一步为老城区注入生机和活力,助力我市全域旅游工作和文旅事业发展,为作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宝鸡再添亮点。
  秦腔博物馆展陈布展施工负责人兰乾刚介绍,博物馆在效果设计过程中将主题设定为“继承传统,面向未来”,旨在为群众提供一个传统与时尚兼容、学术与文娱并蓄的活态化展馆。在色彩选择上充分彰显老秦人的色彩原则,以红色为主,以黑白为辅,再配合其他色彩,显得更加醒目,且契合秦腔剧中对正义的诠释。馆内墙壁、装饰等多应用戏曲脸谱,从而增强建筑的标志性。宝鸡秦腔博物馆见证了秦腔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无数人对这一古老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它也必将成为学习传统文化的又一课堂和人们探索戏曲艺术的资源宝库。
  普及展示研习秦腔的舞台
  秦腔以其激昂的唱腔、粗犷的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宝鸡秦腔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新的展示窗口,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秦腔文化的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秦腔文化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宝鸡秦腔博物馆将积极探索新的传承方式,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一方面,博物馆将加强与学校、社区的合作,开展秦腔文化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秦腔;另一方面,博物馆将积极推动秦腔艺术的创新发展,结合现代审美和表现形式,为这一古老剧种注入新的活力。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项目专班负责人巨水存说,秦腔博物馆建成开放后,将为我市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城市提供新的文化支撑,成为保护、发展和弘扬西府秦腔悠久历史文化的新名片,将积极发挥好秦腔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生课外研学等示范引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能作用。未来,宝鸡秦腔博物馆还将加强与国际戏曲博物馆交流合作,推动秦腔文化的国际传播。通过与国外艺术机构的合作,引入国外优秀的艺术资源,共同探讨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让这一古老的艺术走向世界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