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美丽乡村“钱景”无限
——眉县保安堡村、齐镇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促发展侧记
    保安堡村村民在家门口打工

  
  本报记者李晓菲
  一条条乡村道路干净整洁,一栋栋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一处处休闲广场设施齐全,一幅幅文明墙画扮靓村容村貌……如今的宝鸡农村环境美如画、文明新风润人心,这是我市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成果。
  “千万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我市许多村庄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家园,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美丽乡村孕育“钱景”无限,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
  槐芽镇保安堡村——“网红街”吸引村民“家门口”创业
  “现在,村上环境卫生和以前相比变化很大,家家户户都能自觉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村上还有专门的保洁队,环境干净整洁,住着更舒心。”对于近年来的变化,眉县槐芽镇保安堡村脱贫户张立炳感触颇深,他说,“居住环境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村上产业遍地开花,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保安堡村隶属于槐芽镇,310国道穿村而过,距离太白山景区只有8公里。因为距景区近,村里的商贸步行街成了不少游客采购、就餐的最佳选择。保安堡村“两委”看到了商机,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在这里获得更好的购物休闲体验,2023年4月,村上投资400多万元,仿照西安大唐不夜城对街道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如今,这条老街道焕发了新活力,白天人潮涌动充满烟火气息,夜晚霓虹闪烁为老街又添了一抹浪漫与梦幻,成了不少游客打卡的“网红街”,而且火爆的人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现在不出村就能挣钱,虽然创业辛苦点,但能照顾家。”保安堡村村民崔金龙感慨地说,以前在浙江打工,家里全靠妻子照顾,钱没挣多少家也顾不上,后来听人说村上改造的商贸步行街特别火,自己就和家人商量回家创业,在步行街开了一家豆花泡馍店,月收入有8500元。近年来,像崔金龙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被家乡巨大的变化所吸引,纷纷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改造商贸步行街只是我们村新开发的一个经济增长点。这些年,村上除了发展主导产业猕猴桃外,还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效益日益显现,村民在家门口致富增收已不是梦。”村党总支书记樊新辉说起村上这两年的发展一脸骄傲。他说,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全面完善猕猴桃产业链,建成了29个猕猴桃冷库、1个物流中心,不仅辐射周边、带动就业,为村民增加收入,还能有效增强主导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为猕猴桃保“价”护航。
  “今年我们又争取了‘圆桶养鱼’项目,项目还没建好,省内外多家企业就已经跟我们对接了,预计投用后能为村上每年增收20万元。”樊新辉告诉记者,如今通过多渠道发展富民产业,促进村民增收,去年村上人均收入达到了1.86万元,村民腰包鼓了,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眉县齐镇村——猕猴桃销售开启“人人电商”模式
  农产品种出来,如何顺利“变现”?齐镇村有秘诀,那就是让农产品“触电上网”,村上几乎人人“玩”电商。
  齐镇村耕地面积6440亩,其中主导产业猕猴桃的种植面积达5949亩,年产量1000万公斤左右。这么多猕猴桃对于齐镇村来说,不仅不愁卖,还不够卖。
  “网上一斤还能多卖一两块钱,我们村男女老少都会在网上卖猕猴桃,规模大点的电商还收购附近村子的猕猴桃。”齐镇村村民薛刚干电商已有5年,家里种的14亩猕猴桃全部通过网络销售,每年他还要在附近村子收购将近3万公斤猕猴桃,才能满足客商需求。对于薛刚来说,每年9月到来年2月底都是最忙的时候,不过收获也颇丰,不算家里种的猕猴桃,他自己在网上赚差价半年时间就能收入15万元。他告诉记者,这与村上持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分不开,极大地拓宽了乡亲们的致富门路。
  近年来,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迅速兴起和发展,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动力。对此,齐镇村“两委”抓住机遇,邀请网络专家给村民上课,从猕猴桃品牌打造、物流运输再到网络营销,为村民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沟通平台。“村上每年超过三分之一的猕猴桃都通过电商销售,村里成规模的电商达到30多户,主导产业与电商产业结合,形成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齐镇村党总支副书记刘新田说,如今村上有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园500亩、猕猴桃储藏冷库10座、猕猴桃花粉厂1座……从种植到存储、从推广到销售,村上抓住主导产业精准发力,为村民“链”起了一条绿色致富路。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3年,齐镇村大力做好盘活闲置资产文章,巧变“存量”为“增量”,将原来闲置的商贸城建成服装超市;将占地10亩的废旧砖厂改建成养鸡场;新建村农资配送中心1座……村集体实现营利68万元,为全村脱贫户分红5.2万元。
  “这条学子路上有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前只有4米宽,每天上下学的孩子把路都堵严实了,前两年村上拿出100万元进行道路改造提升,不仅将路扩宽至8米,还美化墙面1460平方米,如今这里成了村民心中‘最美乡道’。”刘新田说,经济提升了,乡村更美了,群众的生活也要更有保障,这才是让“千万工程”建设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