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苏轼与千阳的诗缘
杨惠强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凤翔府判官。千阳在北宋时期归秦凤路陇州管辖,与凤翔虽不相属,由于与之毗邻,人员往来频繁,苏东坡在凤翔任上,留下了两首描写千阳山水的诗歌佳作。
  一首是《双池》:“千流入城郭,斖斖(wěiwěi,形容勤勉不倦的样子)渡千家。不见双池水,长漂十里花。”多少年来,对这首诗写的“城郭”多有异议,有凤翔、千阳之说。窃以为,这是写千阳无疑。有两种原因:一是诗中有“千流”二字,千流就是千河。千阳在水沟境内的南山上有一自然奇观:高峰突起的山顶上,有两个并排的四方大坑,坑底各有一口深不可测的井,俗称双天井,又名双天池,此与诗中地名一致。二是千河进入宝鸡境内流过城郭的只有陇县和千阳两县,诗中的“双池”已经排除了陇县,只能是千阳了。我们可以想象,苏东坡游完双天井,从南山下来,行至千河南岸,看到山涧中的溪流缓缓汇入千河,勤勉不倦地浇灌着两岸的良田。他向北眺望,千河绕着冯坊河口西岸的千阳县城,缓缓向东。一路相伴的春水,漂着落花,泛着细浪,淹没在一片烟柳之中。
  另一首是《大老寺竹间阁子》:“残花带叶暗,新笋出林香。但见竹阴绿,不知千水黄。树高倾陇鸟,池浚落河鲂。栽种良辛苦,孤僧瘦欲尪(wānɡ,脊背骨弯曲)。”唐代千阳的千河岸边就有千阳阁,清代时还在。清代县志《石门遗事·古迹》中还有“双清阁”的记载,位置在今千阳中学后面,“邑人于此观竞渡,可以望远。”诗中景色与千河两岸竹林环绕高阁的风景完全吻合。另外,诗中的“陇鸟”暗用唐朝诗人韦庄《千阳阁》中的“地贫唯卖陇山鹦”句,以“陇鸟”代地名。很显然,是作者游览千阳时所作。
  《大老寺竹间阁子》的意境很美:一场春雨后,树荫渐浓,千河依然清澈,没有夏天暴涨时浊浪翻滚的景象。两岸春花凋落,满山深绿,千阳阁旁的新竹已是团团绿影。河岸边的古树上,聚集着无数只鸟儿,人们疏浚春灌的水渠,河鲂等鱼在水中悠闲地嬉戏。正是春播的农忙时节,农人挥洒着汗水在田地里忙碌着,一位驼背老僧人孤独地行走在小路上,不知他要去哪里。
  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其时,千阳段秀实的后裔段绎恰好在密州担任劝农使。苏轼和段绎都是爱民的好官,志趣相投,成为好友,常在一起饮酒赋诗。苏轼写给段绎的诗有数首。《送段屯田分得于字》是苏轼记叙他与几位朋友在野外饮酒之事。首句写道:“劝农使者古丈夫,不惜春衫践泥涂。”他赞扬段绎为了鼓励督促农业生产,亲自下地,不在意衬衫溅上春天的污泥。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形象跃然纸上。
  苏轼和段绎的感情很深。有一次苏轼生病,段绎前来探望,苏轼非常感动,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除夜病中赠段屯田》。诗的大意是这样的:苏轼患病之后,情绪低落。寒夜漫漫,想借酒消愁,却是故人零落。就在极端苦闷之时,听得好友段绎来,他仿佛病都轻了许多,高兴得起身洗漱整衣,拄着拐杖赶忙出门迎接。他赞扬段绎重情重义,不愧是忠烈门第的后裔。他把自己心中的委屈和愤懑倾诉给段绎:我这一生的境遇就像死灰一样无比暗淡,我决意解职归田,官衙不过是暂且居住的客舍。林子再大,鹪鹩筑巢也不过占用其中的一根枝条,人生对物质的追求多少才会满足呢!我已初备了归隐田园的费用。你来了,今天就别走了,陪我高高兴兴地住上几天。
  (摘自《历代名人与千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