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促就业如何激活“一池春水”
杨妮

    直播带岗活动

    在宝鸡文理学院举行的招聘会现场

    用人单位和学生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最近,一项统计数据引起社会热议: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而考研报名人数却出现连增8年后的首次下降。
  大学生就业心态如何?怎样助力莘莘学子顺利踏入职场?笔者就此进行了采访。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双向奔赴”
  年终岁尾,逐渐进入了明年高校毕业生迈向职场的就业选择高峰期。实质上从暑期开始,一些来年毕业的大学生就着手准备找工作,从秋季开学起,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和就业双向选择见面会就此起彼伏,轮番上阵,给寻寻觅觅找工作的学子们提供了上岗就业的良机。
  10月21日上午,原本安静的宝鸡文理学院高新校区突然变得热闹无比,在南广场前,300多家用人单位组成壮观的招聘方阵,一个个大学生穿梭在招聘展位前,仔细寻找心仪的企业,郑重递出精心准备的个人简历。
  这场人头攒动的“抢人大战”,是我市人社部门联合高校举办的一场超大规模的综合类招聘会。宝鸡文理学院就业中心主任王小敏说,当天有近万名学子现场求职、咨询,参会企业共收取了6000余份简历,近千名大学生达成初步意向。
  “不到半小时我们就收到了近50份简历,涉及一线装备工、行政和研发岗,这次招聘成效很不错。”不久前,笔者在宝鸡吉利汽车专场招聘活动现场采访时,负责现场招聘的李先生这样说。当天,共有来自长安大学、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高校的600多名学生来到现场进行求职应聘和就业咨询,有193人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
  校园招聘,无疑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渠道。据2024届陕西高校毕业生秋季大型校园招聘会时间安排表显示,从9月下旬到11月下旬,我省各高校接连举办各类招聘会百余场,有时一天就有近十场招聘会同步进行,我市各大高校也组织了多场招聘会推进毕业生就业。
  笔者在我市各大招聘会现场采访时发现,一些大型央企、国企招聘展位前人头攒动,不乏排长队投简历的场景。热门岗位竞争激烈,仍有不少毕业生将这些岗位的工作收入囊中。“我个人倾向于尽早就业,但一定不要为了就业而盲目就业,毕竟应届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很重要的。”成功获得上海某科技公司入职资格的应届生何同学说。
  作为供需关系的两端,企业用工的侧重点和人才缺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我是学机械的,虽然爸妈觉得‘进厂’工作可能不是那么体面,但我更看重企业的发展空间和行业前景。”今年6月从西安某高校毕业后,成功入职宝鸡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的姚同学说。
  令人欣喜的是,据市人社局就业科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就业形势呈现“用工需求旺、外出返岗早、求职应聘忙”等特点。在就业选择上,新兴行业和高科技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许多大学毕业生加入。
  “慢就业”成另一种选择
  一张张珍贵的“录用意向函”,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宝贵入场券。然而,对于一时还拿不到心仪工作入场券的大学生来说,考研、“慢就业”似乎成了另一种选择。
  工作一般都能找到,难在找不到很满意的工作,这是笔者采访的多名大学生的共同感受。
  “我是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不容易,所以家里人也支持我继续读书。”朱同学今年6月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在同学们陆续找到合适的岗位开始工作时,她选择回到家乡备战考研。在她和家人看来,与其和数以千万的本科毕业生竞争同一岗位,不如考研,研究生学历无疑在找工作上更有优势。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与文化旅游学院的周同学是汉中人,已在该校求学六载。本科毕业后,为了找到心仪的工作,他选择读研,明年面临毕业。“我既不愿去大城市闯荡,也不想回家乡,希望能通过人才引进留在宝鸡发展。”在他看来,虽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公路竞争激烈,但研究生的就业之路也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容易,“提升学历的终点还是找工作,不然‘卷’到博士也是浪费时间。”
  当学历不再是“硬通货”,内卷白热化和躺平式就业就成为两个极端,甚至有个别人逃避就业。2022年毕业至今未就业的小周坦言,虽然早晚要迈入职场,但她无法说服自己从事一些无须学历的销售、客服岗位工作,“我是想做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但又放不下身段。”
  今年5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3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50.4%上升到57.6%,慢就业比例也从去年的15.9%上升到18.9%。
  就在近日,一项数据表明,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考研报名人数却出现连增8年后的首降。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就业并不能与学历直接画等号,只有正视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有的放矢,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近年来,大学生择业心态更加求稳,所以‘考试热’‘慢就业’也成为一种现象。”我市某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十多年的专业人士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的确宁缺毋滥,表现出“不将就”的心态;另一方面在职业规划上,他们的认知与目标也非常明确。因为无论是考研还是“慢就业”,其实都是毕业生为了实现高质量就业作出的不同选择。
  打通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
  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而言,就业是另一种形式的“考试”,它不仅检验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也考察他们对社会、对职业的认知及对个人能力的判断能力。
  如何助力莘莘学子顺利踏入职场,我市各界也在通力配合,共同打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就业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系统性过程。”我市某高校承担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王老师说,“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和职业规划教育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对所要从事的行业或职业做全方位的了解,实现对口就业、精准就业。”
  要实现精准就业,让供需双方相互了解是关键。今年9月,岐山县就以“零距离探岗精准促就业”的方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入企探岗的机会。某高校毕业生亢甲威表示:“零距离感受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用工变化,有助于我们详细掌握岗位需求,精准分析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
  一边是毕业生找工作,一边是企业缺人才。面对“盼就业”和“愁招工”的双重难题,近年来,我市做宽就业渠道、做优精准对接,连接起招聘者和求职者之间的“断点”,完成校企“双向奔赴”,搭建就业平台,实现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
  近一个多月以来,宝鸡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在宝鸡文理学院正式揭牌,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首个海外就业订单班协议正式签约,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宝鸡钛业协会就校企合作的相关事宜进行洽谈……访企拓岗、订单就业、校地合作,都是学校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而这更离不开人社部门的协调支持。市人社局就业科科长邓智勋告诉笔者,今年以来,我市有关部门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为重点,通过与各高校对接,指导高校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平台、资源,开展“一对一”指导与帮扶等活动,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供更多优质岗位,助力高校学子毕业即就业,共同激活城市发展潜能,高质量答好“就业”这张民生答卷。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