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用心用情绘就民生“幸福画卷”
——市民政局2023年工作亮点扫描
    留守儿童聚餐

    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包饺子

    千阳县社会福利中心老年人活动

    集中托养的特困人员过集体生日

    麟游县南坊社区居民议事

    志愿者陪留守儿童读绘本

  本报记者刁江岭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2023年,我市实施养老、社区、殡葬等民政项目75个,发放社会救助资金7.07亿元,农村互助幸福院达到1141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了全覆盖,145所养老服务机构接入市级“智慧养老”平台统一监管,建成了县、镇、村三级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全市布设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站点307个……
  一张张温暖的民生图景映照万家灯火,一曲曲感人的民生赞歌传唱百姓心声。今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以“三个年”活动为牵引,紧紧围绕全市“十项重点任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抓项目、保基本、强治理、优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用一件件落地的民生实事让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加快推进民政项目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前不久的一天,宝鸡朴萱医养院里传出阵阵欢笑声,原来是小朋友和老人们在玩“你画我猜”和“击鼓传花”的游戏。今年4月26日建成投用的宝鸡朴萱医养院,是我市首家集医疗、康复、养老、护理为一体的高品质医养结合机构,在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优质生活照护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医护人员专业优势,解决老人看病难、康复难、急救慢的问题。
  近日,我市又一民生项目——中央厨房助餐项目,在宝鸡高新区建成运营。目前,这个中央厨房已经开始为部分学校配送午餐,同时与各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对接老年人助餐服务、养老食堂建设,丰富了我市学生午餐供应和养老服务供给。
  日前,位于市区东风路中段的宝鸡天佑康复医院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明年6月底建成投用。该项目是宝鸡市养老服务工作招商引资和社会化运营的一个成功案例,项目总投资6720万元,建筑面积12400平方米,设置床位350张,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专科护理、营养膳食、康复文娱等服务。
  2023年,我市实施养老、社区、殡葬等民政项目75个,总投资5.72亿元。目前,投资2.15亿元的市殡仪馆改扩建项目,争取到位第一批专项债券资金8000万元,部分主体工程已完工;投资3100万元的天佑老年公寓、8000万元的长者健康餐中央厨房、3000万元的宝鸡朴萱医养院建成投用;投资6720万元的宝鸡天佑康复医院开工建设;康复辅助器具展示体验中心投入运行,建立辅具配置服务点307个,配备辅具5500余件,实现了租赁服务县区和重点镇街全覆盖。另外,民政系统今年还申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121个,总投资42.37亿元。
  社会救助分层分类确保兜牢民生底线
  今年3月,我市被确定为唯一一家地市级全国社会救助信息核对电子授权应用等内容试点城市,这意味着群众申请低保救助等业务,可以不用提交纸质版核对材料,只要申请人以及家庭成员通过支付宝App上的“扫一扫”扫描乡镇(街道)提供的二维码,即可进行人脸识别完成授权,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我市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构建了“五层八类”社会救助体系,将救助对象精准划分为五个圈层,分别实施低保救助、特困供养、受灾人员综合施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八类救助,有效发挥了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作用,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我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放宽低保准入条件,该做法被陕西省民政厅《工作动态》转发推广;出台了《深化党建引领推进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党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修订印发了《宝鸡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细则》,重新明确和规范了救助范围和标准;重新修订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四方协议”,委托第三方集中托养农村特困精神障碍患者120名。
  自2023年1月1日起,我市低保标准由每月610—630元统一提高到每月662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4920元提高到每年5964元,增幅分别达到6.77%、21.22%。全市共纳入城市低保对象6449户10146人、农村低保对象38996户87319人、特困人员7405户7482人(集中供养2508人、分散供养4974人),实施临时救助10280人次。养老服务提高质量守护老人幸福晚年
  “早餐有包子、馒头,午餐有米饭、面条,种类丰富又便宜。这里有专业的陪护、工作人员,还成立了老年大学,我们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品质提高了,住在这里很舒心。”因为子女在外地工作,85岁的任玉霞和老伴成了“空巢老人”,他们已经在宝鸡惠生活养老服务中心生活了4年。目前,像任玉霞老人一样在宝鸡惠生活养老服务中心接受照料的有14位老人,服务中心不仅针对老年人开设了各类兴趣课程,还与宝鸡高新区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实现医养融合,与宝鸡高新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全面保障颐养老人的身体健康。
  宝鸡惠生活养老服务中心的“幸福事”是我市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市新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8个、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0个,改造提升敬老院5所,完成适老化改造3180户,在57所养老机构建立了微型消防站。目前,全市现有公办养老机构26所、民办养老机构31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9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141所,总床位数2.54万张。另外,我市将145所养老服务机构重点部位接入“智慧养老”平台统一监管,依托27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内设餐厅为7.7万人(次)老年人提供了助餐、送餐服务,养老服务供给更加优化、更加精细、更加多元。
  基层治理科学高效幸福社区成色更足
  前不久,陈仓区虢镇街道东街社区开展了一场夫妻互赞活动,李蜀秀和王智绪的爱情故事,让左邻右舍既感动又羡慕。今年,东街社区创新推出“十小自治”,即建立“小清单”、搭建“小平台”、制定“小公约”、办好“小事务”、化解“小矛盾”、维护“小治安”、组织“小活动”、开展“小帮扶”、开设“小讲堂”、建好“小阵地”,促进了社区幸福和谐稳定。互赞活动通过开展婆媳互夸、夫妻互赞等小活动,用身边“好婆婆”“好媳妇”的鲜活事例,引导社区居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今年以来,凤翔区民政局招聘社区专职人员18名、社工14名,充实优化社区工作人员队伍;落实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搭建职业晋升阶梯、拓宽晋升渠道,为“幸福型”社区建设补充新鲜血液和力量;社区经费标准全面提高,落实每个城镇社区每年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20万元,做到社区人才保障、资金保障、政策保障“三保障”,助力“幸福型”社区建设落地有声。
  凤翔区的实践是我市“幸福型”社区建设的一个鲜活事例。今年,全市民政系统专班推进79个“幸福型”社区建设,健全了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在全市城镇实施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薪酬待遇制度。完成了26个大社区拆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城镇社区服务站实现了全覆盖,建成市县社工总站14个、镇(街)社工站116个、社区(村)社工室242个,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4111个,社区让群众的“幸福底色”更足。落实儿童福利政策托起孩子美好明天
  今年端午节当天,60名残障儿童参观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学习了端午节的历史典故,制作了五彩绳和包粽子。暑期,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走进渭滨区高家镇晁峪村,通过开展小游戏,让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了防溺水知识,提升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8月份,宝鸡新星流浪儿童援助中心救助了3名儿童,在陇县温水镇温河村对6名儿童开展入户走访评估工作,并在市区周边7镇9村开展2023“十县百镇千村牵手助爱”暑期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社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心理疏导、法规政策宣讲、亲子沟通能力提升讲座等服务活动,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快乐暑期。
  宝鸡市儿童福利院自2011年实施模拟家庭养育模式以来,为孩子们建立了固定的亲子依恋关系,培养儿童与“父母”的感情。目前,有11户40多名孩子在模拟家庭生活。同时,市儿童福利院还通过集中养育模式,对孤残儿童24小时的起居、饮食、活动等养护工作进行细化,用科学的管理体系来保障孤残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县级未保中心7个、镇街未保站86个、村居“儿童之家”139个,陇县儿童福利院完成向未保中心转型发展。我市开展“情暖新春共护未来”“奋进新征程,同心护未来”“十县百镇千村牵手助爱”等关爱活动50余场次,3000余名儿童直接受益。目前,全市保障孤儿25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42名。
  推进婚丧习俗改革树立健康文明新风
  8月25日,我市召开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闻发布会,陈仓区、凤翔区、岐山县等8个县区被命名为千年古县,虢镇、彪角镇、九成宫镇等9个镇被命名为千年古镇,大散关村、虢王村、车辙村等22个村被命名为千年古村落,陇县儒林巷被命名为古街巷,马道巷、斗鸡台、店子街被命名为历史地名。
  当天,我市认定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8个。这次命名活动,是我市传承优秀地名文化、赓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并参与地名文化宣传保护。今年,市民政局还对14条道路实施了命名更名。
  从今年6月1日起,我市各县区婚姻登记处全面开通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业务。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14101对、离婚登记3675对、补领证件5057对。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是乡村振兴、促进乡风文明、改变农村面貌的一件大事。今年,全市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18个,现有城市公益性公墓12个、农村公益性公墓383个、经营性公墓14个、殡仪馆10个。我市持续深化殡葬改革,进一步规范殡葬管理,优化殡葬公共服务,提升殡葬服务供给,引导市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丧葬观念,提倡健康、文明的丧葬方式。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全市民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民生关切,进一步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用心用情做好民生答卷,实实在在托起百姓幸福。面向新征程,我市民政部门将坚定不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绘就最美“民生画卷”。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