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就业之“稳”从何而来?
——千阳县推进稳岗就业创业工作探析
    新文村辣椒喜获丰收

    千阳绣娘带着刺绣产品参加宝鸡市劳务品牌发展大会

    千阳保姆参加育儿培训

    学生参加工业机器人培训(资料图)

  本报记者 温瑶瑶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翻看近几年千阳县人社部门交出的“就业答卷”,最直观的感受是浓墨重彩、年年出彩——
  2021年,全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现场会在千阳县观摩,千阳县工作经验被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深度报道;2022年,千阳县人社局荣获“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2023年,千阳县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经验在全国交流,全省现场交流会在千阳县召开。
  千阳县地处八百里秦川西陲,总人口13.4万,其中劳动力8.3万人。近年来,千阳县始终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以推进就业形势稳定、就业体系健全、公共服务创优为突破口,千方百计稳经营主体,想方设法拓展就业岗位,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服务。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下,千阳县百姓“饭碗”越端越稳,发展的活力越来越足。
  “家门口”就业日子有奔头
  “社区工厂刚成立,我就积极报名,经过这几年的磨砺,我已经从工人升级为管理人员,一个月能拿2100元,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千阳县张家塬镇新文村村民李勤科笑着说。李勤科口中的社区工厂,是该村2021年成立的千阳县秦佑红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每到辣椒种植采收期,最大用工量可达500人次。
  长期以来,千阳县辣椒都是零星种植,2019年初,新文村党支部书记张利军上任,也是这一年,辣椒产业在新文村“红火”了起来。张利军说:“当时心劲特别大,就想为乡党干点实实在在的事。”说干就干,张利军组织村上50多户贫困户,在村集体苹果园套种了30亩辣椒。9月份,一串串红艳艳的辣椒成熟了,收入的7.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辣椒产业用工量大,每年一到辣椒采摘季节,当地就有百余名群众务工,村集体累计向农户发放劳务费19万元。”张利军说,看到辣椒市场这么好,村委会投资65万元,成立了千阳县秦佑红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注册了“秦佑红”商标,购置烘干机,建起辣椒加工厂。随着辣椒面、辣椒酱、长辣椒等农产品陆续投放市场,千阳“秦佑红”辣椒现已红遍大江南北。“去年,辣椒产业纯收入52万元,今年预计收入90万元。”张利军说,小辣椒成了新文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日前,记者来到千阳县创业实训孵化园,走进金达莱刺绣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机器飞针走线,绣娘们有的在缝制虎头枕,有的在缝制披风,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合作社离家只有10分钟的路程,干不完的活还能带回家继续做,既能照顾家里,每个月还能拿2000元的工资。”家住千阳县创雅小区的王爱侠告诉记者,按件计费这种灵活的工作方式,让她也当上了“上班族”。
  如何增加群众幸福感?千阳县给出的答案是,把企业建在家门口,增加周边群众的收入就是幸福。近年来,千阳县将千余名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群体安置到社区工厂、苏陕协作工厂、就业帮扶基地,让群众有事做、能增收。累计认定社区工厂10个、就业帮扶基地20个,吸纳就业822人。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稳就业的主体,稳企业就是稳就业。千阳县人社局充分发挥“娘家人”的作用,为企业做了一系列“贴心事”。10月份,千阳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组织业务骨干,走进千阳县重点企业开展“政策送上门,人社进园区”活动。工作人员来到陕西中特陶瓷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用工规模及用工需求等,并向企业宣传“秦云就业”招聘平台,切实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据了解,为了更加精准助企发展,千阳县还建立了“领导包联专员服务企业机制”和“缺工快速响应机制”,在为企业宣传人社政策的同时,及时掌握企业需求,帮助其招工引才、纾困解难。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共帮助43家企业招聘工人128人。
  “引雁还乡”发挥乘法效应
  在外打拼中,许多创业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千阳县人社局千方百计把他们引回家乡,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阳好育佳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刘永利是千阳县“引雁还乡”的其中一只“大雁”。“当时回家乡创业资金短缺,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县人社局伸出了‘橄榄枝’,很快8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就到账了,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说起当时回乡创业的情景,刘永利感触很深。6年前,刘永利创办了千阳好育佳家政服务公司。随着业务的增多,刘永利发现保洁、保姆、月嫂需求量很大,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好,就与县人社局联合开展了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短短几年时间,已有5000余人参加了家政服务培训班,除了在本地就业外,还有不少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工作,就业率达80%以上。“每次要离开主家的时候总是那么不舍,感谢宝爸宝妈对我工作的认可和信任……”赵晓侠就是受益人之一,这是她在北京干满52天月嫂后晒出的“朋友圈”,作为“金牌月嫂”的她,现在月工资能拿8000元至1.2万元。
  千阳县南寨镇闫家村的张超也是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的典型人物之一。在千阳县人社部门的号召下,2016年张超全身心投入家乡的创业中,凭借一股闯劲和干劲,成立了千阳秦韵蔬菜专业合作社,并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目前合作社种了200亩黄花菜,年产量20吨,销售额为200余万元,可以带动100多人就业。”张超说,他还带领全村和周边群众发展黄花菜产业,积极分享种植经验,提供种植技术培训,使黄花菜的产量和质量得到双提升。
  从当初的“雁南飞”,到现在的“凤还巢”,近年来,千阳县坚持打好“亲情牌”“服务牌”,不仅印发了《千阳县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还持续优化返乡创业环境,鼓励千阳在外“能人”回乡办企业、兴产业、创事业,真正发挥了“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效应。另外,千阳县还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用“真金白银”支持创业者返乡,让千阳这片热土“摇身一变”,成了创业沃土,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截至目前,千阳县已累计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62人次122.6万元,发放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贷款3800人次4.65亿元。
  劳务品牌成就业“金名片”
  “给婴儿喂奶、脐带消毒、更换尿布……每一项工作我都能胜任,多亏了县上组织的技能培训让我掌握了一门技能,现在月工资也有4500元呢。”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千阳县南寨镇小寨村村民刘秀云感触颇多。
  以前,刘秀云家6口人的开支,主要靠其丈夫一人打工维持。2017年,刘秀云看到千阳县人社局免费举办为期10天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的消息,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培训,没想到这次培训成了她人生的重要拐点。经过专业培训,刘秀云如愿捧回了技能证书。经过6年的奋斗,刘秀云从没有一技之长的“门外汉”,成了小有名气的“金牌月嫂”,不仅在宝鸡市巾帼家政服务技能大赛中取得母婴护理组一等奖的好成绩,还获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陕西省劳动模范”等殊荣。从这位朴实又普通的农村妇女身上,记者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刘秀云的完美嬗变得益于千阳县打造“六大技能”劳务品牌,让她有了一技之长,端稳了饭碗。好的劳务品牌是就业的“金名片”。近年来,千阳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出千阳苹果师傅、千阳奶山羊专家、千阳绣娘、千阳保姆、千阳蜂农、千阳技工等六大劳务品牌;成立了千阳苹果“田间大学”,257名“千阳苹果师傅”持证上岗;先后认定“千阳奶山羊专家”80人、“千阳保姆”150人、“千阳蜂农”60人、“千阳技工”1200人;“千阳绣娘”被评为市级优秀劳务品牌,申报省级劳务品牌,蹚出了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劳务就业“新路子”。
  为了不断提升千阳县就业人员的从业技能水平,提高劳务品牌价值,该县投资建设了千阳县公共实训基地,并且把“六大技能”作为职业技能培训中的“拳头项目”,不少就业人员通过技能培训,吃上了“技术饭”,拿上了高工资。“大家在照顾老人时,要将‘脑身心十巧手法’熟记于心,第一是虎口平击,第二是拍头,第三是手腕平击……”日前,记者来到千阳县公共实训基地看到,授课老师正在对参训人员分类指导,有的在学老人护理,有的在学电商销售,有的在学婴儿护理。
  记者了解到,千阳县公共实训基地于2020年7月投入使用,设置有一厂(苏陕协作社区实训工厂),两厅(培训政策服务大厅、实训动态监测大厅),三园(电商产业园、技能品牌展示园、人力资源产业园),六基地(苹果实训基地、奶山羊实训基地、刺绣实训基地、家政实训基地、烹饪实训基地、技工实训基地),现已发展为拥有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16名高级讲师,共计46名讲师的市级标准化创业实训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什么有市场,我们就发展什么。”千阳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为了充分掌握群众的培训需求,千阳县建立村级平台动态监测、镇级平台精准摸底、县级平台实训赋能的“三级服务平台”,打通了公共实训服务“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该县还加强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培训机构、用工单位“五个协同”,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模式。参训人员培训完如何就业?千阳县通过工业园区吸纳、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园区辐射、社区工厂兜底、劳务站点输出这“五种渠道”拓展就业岗位。据统计,截至目前,公共实训基地已累计举办母婴护理、家政服务、苹果种植等各类技能培训1070班次,培训劳动力5.2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85.5%以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站在新起点上,千阳县人社局将打好就业“组合拳”,力争将千阳县公共实训中心打造成西部一流的综合性、公益性、示范性“千阳样板”,将“千阳苹果师傅”“千阳绣娘”打造成地域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陕西特色劳务品牌,为全县百姓开创更广阔的就业新天地,让群众拥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