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非遗艺人要主动拥抱网络
韩正强
  可能是周秦文化发祥之地的缘故吧,宝鸡的非遗产品多,且很有特色;也可能是地处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原因,宝鸡的非遗产品承接东西、兼收南北,粗犷且细腻,耐看有味道。新时代的今天,大有今“非”昔比、西府“遗”珠的韵味。
  小时候,每逢嫁娶,村上“针脚”好的妇女便被邀过来帮忙。笔者跟着母亲也见到了那时看起来没多么了不起的技艺,然而当一个个枕头、被面、门帘、手帕等绣成成品后,就犹如一件件青铜器出土一样,惊呆了所有人。这样的艺术品在当时的农村很普遍,娃过满月的布老虎、泥老虎、花花馍,老人过寿时的寿桃,融入了生活才彰显出魅力。因而当这些宝贝被列入非遗予以保护后,好多人怀念曾经的“高光”,也为之想办法出主意,希望把它们留在生活里。
  那段日子很挣扎,木版年画艺人邰立平曾登报招募传人,千阳刺绣艺人到处赶会推销他们的产品,凤翔六营村的泥塑也是因上了几次生肖邮票才打下了发展的根基。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努力,让西府的民间艺术品留存下来,而遇到网络时,逢春、开花,四处飘香了起来。
  千阳一刺绣艺人,去年在网上销售虎头帽、枕头等刺绣品,产值达700多万元。笔者同她聊天时,她说现在是网络时代,非遗产品保护与发展也需要流量,走进网络也是非遗融入生活的一种方式,因而非遗传承人要敢于出镜,多出镜,把我们的好东西展示和销售出去。
  笔者也在抖音上发现了一些非遗传承人的账号,讲宝鸡的民间工艺美术,讲制造过程,但总的来说,出镜的人还是不够,直播的频次也不频繁,与当下销售生活用品、农产品的主播相比,活跃度要低得多。
  非遗已经遭遇网络,这个事情不愿面对也得面对,所以“触网”越早越好。省内外画院学生跟着邰立平制作木版年画的视频、凤翔六营村泥塑艺人胡新明的直播都让人记忆犹新。而笔者在网上看到川剧艺人变脸的直播,频次很高,粉丝更不少。一些变脸的主播,除在网上教授以外,还卖服装、脸谱,一条龙价高的五六千元,低的也有一千多元,学技艺的和买产品的人都不少。所以,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触网”,给我们的非遗保护找一个更大的平台,给非遗产品找一条发展之路。
  当然,在网上当主播也需要一些技巧,这对于一心从事非遗的手艺人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万事开头难,播多了也就不难了。另一方面,网上原生态的直播很受欢迎,譬如今年爆火的“活力28”直播,主播都是老年人,连抖音上的基本功能都不太会用,“粉丝”急得不行,在屏幕这边指导着,但这没影响到他们大红大紫,可能这份质朴反而成就了这些老年主播。因此,大家不要怕,没有技能和才艺,本色出镜也是一种魅力,敢于“触网”本身更是一种魄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