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上世纪70年代学生刘波:
一边求学一边建校
本报记者张琼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5年,当时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在长寿沟‘落脚’,我们几个同学在校门口合了一张影(见上图),这也是我入学的第一张照片。”日前,宝鸡文理学院原历史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刘波拿出一张老照片,追忆在长寿沟读书的青春岁月。
  宝鸡长寿沟与宝鸡大学缘分深厚,它是宝鸡大学的“出生地”和“哺育地”。1958年秋,省属四年制本科高校宝鸡大学在长寿沟“扎根”,5年后宝鸡大学停办。1975年,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在长寿沟成立,一批批天南海北的学子会聚长寿沟。
  1975年秋的一天,22岁的扶风小伙刘波和陕西师范大学200多名新生,带着铺盖卷,跟着学校唯一的一辆手扶拖拉机来到长寿沟。入学后,学校抽调各班的学生代表筹建学校团委,刘波和校团委筹委会的几位同学便在校门口拍下了这张合影。刘波说:“你看,当时学校刚挂上新做的校牌,我们几个虽然穿得比较土气,但精神面貌很昂扬,立志在学校里好好学知识,成长为有用之才。”
  刘波回忆:“那时候,学校条件很艰苦,借用长寿中学办学,一溜平房是用砖头和土胡基搭起来的。一个班用一间大教室,白天上课,晚上挂起床单就是宿舍,男生和女生隔开休息。下课后,老师同学抓紧时间动手盖校舍,进行学校的基础建设。”当时,刘波所在的班有22名党员,老师和党员学生挑最累最苦的活干。一次,要往高处搬石头、水泥等建筑材料,这个活儿不仅苦,还有点危险,大家都有点怵。这时,一个声音喊道:“谁是党员?上!”话刚说完,22名党员齐刷刷站出来,二话不说抬起大石头、重水泥等,埋头苦干到晚上,许多党员学生的肩膀压出了深深的血痕。刘波说:“经过一年多的奋斗,教工住宅楼和学生宿舍楼拔地而起。”
  到附近村庄帮农、去人民公园义务劳动、在学校食堂帮灶……追忆起大学岁月,刘波脑海里有许多故事。1978年,刘波临近毕业时,写下了去西藏的申请书,因被留校而未获准。此后,刘波跟随学校先后见证了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改名为宝鸡师范学院、宝鸡师范学院与宝鸡大学合并为宝鸡文理学院的过程。
  如今,刘波每每看到校园里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不由得感慨,时光荏苒,校园变迁,但青春脸庞上的求学之志,未曾改变。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