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百姓关注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本市新闻
第08版:蟠龙高新区
标题导航
|
这些话宝鸡人喜欢这么说
争(zeng)一点差一点
挕(die)一顿打一顿
奓(zɑ)起来翘起来
斗(dou)起来拼起来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争(zeng)一点差一点
本报记者祝嘉
把1.95米长的凉席铺在2米长的床上,铺不满,用宝鸡话说是“争一点”,也就是“差一点”“欠一点”的意思。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争”字是一个上中下结构的会意字,上下部分各代表一只手,中间部分代表一个物品,看上去像两个人都要把物品拽过来归为己有。“争”字的本义就是争夺,即通过对抗获得,引申出竞争、较量、争斗、争胜、争论、相差等意思,而宝鸡话里的“争”字,取的就是相差、相距的意思。
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自遣》诗里有“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一句,其中“争几多”字面翻译为差几多,意思是差不多、相差不大,整句诗的意思也很好理解:人终归是要死去的,活着的时候在意的富贵贫贱,实际上又有什么差别呢?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舟中夜坐》诗曰:“与月隔一簟,去天争半篷。若无篷与簟,身在大虚中。”整诗的意思是:深夜坐在舟中,与天和月近在咫尺,如果没有竹篷,那感觉仿佛置身虚空之中。诗中“去天争半篷”可以字面理解为与天就差半顶竹篷的距离。
在宝鸡话的日常使用中,“争”字不仅可以搭配副词,表示相差的程度,如“争一点”“争得多”“争不多”,还可以直接跟具体数量。比如,老师鼓励跳远的学生:“加油,争1厘米就能拿满分了。”同事之间聊天:“今早我被堵在路上,争半分钟没打上卡。”驾驶员与售票员对话:“坐满了么?”“还争两个人。”
这样的用法古已有之,《三国演义》第二十回里,曹操邀请汉献帝刘协一同打猎,两人骑马几乎并排走着,前后仅相差一个马头的距离。曹操作为大臣,竟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与天子并驾齐驱,足以显示出其地位之高、权势之大。原文是这样写的:“操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头。”这里的“争”就是相距的意思。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