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凤县双石铺镇兴隆场村:
一棵古柳见证乡村兴隆
本报记者 周淑丽
    民宿院落充满田园风情

  凤县县城向北6公里,有一个乡村旅游的明星村——兴隆场村。村口有一棵带有传奇色彩的古柳树,村民们为柳树立了牌,并专门建了一座“唐柳园”。这棵古柳不仅“来历非凡”,还见证了这个小山村从贫穷走向兴隆的故事。近日,记者走进兴隆场村探访古柳背后的故事。
  古柳传说寄托美好期盼
  “传说,唐代时,村里发了洪水,为了抵御洪水,栽下了这棵柳树。”走进兴隆场村的“唐柳园”,不管遇到老人还是孩子,都会略带骄傲地这样介绍柳树的来历。
  记者看到,这棵柳树树干粗壮,需两个成人才能合抱,枝繁叶茂,目测高约十多米。村民们专门建了石头护栏,并在四周架设了支撑杆,以便更好地保护古树。
  这棵备受村民爱护的柳树背后有什么故事?记者在村上走访时,遇到一位七旬老人。他说从小听村上的老人讲,古树植于唐代贞观年间,当时村上遇到洪水,大雨数日,浊浪滔天。一天,来了个外乡人,教村民们栽植柳树,以绝水患。果然,柳树栽成,洪水也退了下去。这个故事虽然难辨真假,但村上的老人们传了一代又一代。由国家农业部门发布的古树名录上,记载着这棵柳树的树龄为1300年,而唐贞观年间至今正好有1300多年,所以,直到现在,很多村民都相信这是一段真实故事。
  这个传说到底有没有依据?记者走访了当地一些文化名人,并翻阅了《凤县志》,并未找到相关的文字记载。但县志上明确有记载,过去的凤县境内水灾较多,人们为抵御水灾想过很多办法。故事里唐贞观年间,也许发生过严重的水灾,所以才有了植柳抵御洪灾的传说。村上七旬老人也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村上还发过大水,据他猜测,这个故事虽然真假难辨,但传说肯定是寄托了人们一种美好的期盼,就是希望村上永绝水患,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水患如今早已成为兴隆场村久远的历史,但这棵柳树带来的新故事却在延续。
  兴隆场里讲述兴隆故事
  村子为何名为兴隆场?据当地研究地名文化的学者介绍,双石铺镇兴隆场村,古时为通往甘肃的重要集镇,因每逢集日(当地将“集”称作“场”),交易兴旺,故名兴隆场。时光荏苒,当初的兴隆场集市如今已不存在。但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接续推进下,村子的发展变迁再次延续了“兴隆”的故事。
  矗立了一千多年的古柳树见证了兴隆场村的兴隆,也见证了这里的村民为兴隆发展作出的努力。近二十年前,村民高红卫退伍返乡,不久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站在千年柳树下,他常常想,如何让村子再度兴隆?当时正值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时期,柳树恰好位于去往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的路上,很多游客会在路过时停下,欣赏这棵特别的古柳,并打卡、拍照,稍作休息。看到旅游大巴上下来一群又一群的人,高红卫就主动上前攀谈,并给他们讲柳树的传说,讲本地的风土人情,询问他们驻足的原因。经过交流才知道,游客喜欢这里的田园风光,乐于享受山谷里的清爽。更有游客说,如果这里有合适的房子,希望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高红卫受到启发:“我们村也可以发展旅游,把游客吸引到村里来。”于是村上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短短几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明星村。
  如今的“唐柳园”,不仅是村民们休息聊天的场所,还是村上的游客服务中心所在地。走进园中,树木环绕,健身器材齐全,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家风家训长廊里,老人们聊天说笑,大柳树下,孩子们奔跑嬉戏……
  据高红卫介绍,近年来,兴隆场村对民宿房屋进行提升改造,先后开发莲藕水塘园、草莓葡萄采摘园、农耕文化体验园和林麝养殖基地,并推出特色餐饮项目,成为乡村休闲游的好去处,不仅带动了本村173名群众增收致富,圣麝园林麝养殖基地还带动了双石铺镇261户816名群众参与产业发展。
  老树新枝再谱振兴篇章
  每一年的春季,村口的柳树都会抽出新枝。每年的秋天,唐柳都会变得更加壮实。在这棵千年古柳的见证下,兴隆场村正在书写乡村振兴新的篇章。
  当游客走进兴隆场村,映入眼帘的是村口那棵古柳。柳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仿佛盛装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而柳树正对面的“云湾山居”,就像是秦岭山涧的一汪清泉,令村民和游客都为之欣喜。它以清雅的环境、典雅的设计,成为秦岭腹地农旅融合的“明珠”。走进民宿院落,芳草如茵,小桥流水,花鸟鱼池,亭台楼阁,似一处世外桃源,又与秦岭的青山绿水浑然一体。徜徉其间,听一段“唐柳”的传奇,看一看村子的发展变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听着游客们啧啧的赞叹声,村里的“民宿管家”讲述起村民们的居住变迁。他记得小时候村上穷是出了名的,一家三代住在土窑洞里。当时,村上还发生过一些真实的“笑话”,有一个村民在外地谈了女朋友,怕女方看到村上环境太差,就晚上领回家,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返回县城。而村上现在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村道平坦笔直,家家住上了新房,村上还栽植花卉、修建广场,环境越来越漂亮,外出工作的村民也常常带朋友回来参观。
  设计“云湾山居”时,高红卫和村上干部一起外出学习,和村民们商量方案。他们没有全盘照搬外地的经验,而是在村上原有的老房子基础上,用废弃的木头、瓦片制作大门和装饰品,以实际需求来选择家具和厨具,用村民们种植的水果和蔬菜招待游客。他们希望,将来所有的村民都能住上和“云湾山居”一样漂亮的房子,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村上生活。
  千年古柳生命不息,和它有关的传奇故事依旧在延续。唐柳园内,老人们围坐聊天,孩童们嬉笑玩耍。游客从旅游大巴下来后,村民们总是热情地讲述那段关于古柳的传说,而这段传说故事的后续也越来越丰富:兴隆场村环境更美了,农民更富了,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