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全力呵护好这方水土
——太白县持之以恒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综述
    湑水两岸

    衙岭花海

    青峰红叶

    水墨云岭

  
  ■ 海欣
  十月的太白,红叶满山,苍松遮目。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彩画中,醉人心脾。
  黄柏塬的溪流边、山脚下,金丝猴、大熊猫在嬉戏;鳌山顶的积雪,述说着“十里不同天”的神奇;奔流的石头河、湑水河水,一路浪花一路“歌”……
  依偎在大山的怀抱,太白人的生产生活与秦岭息息相关。种上高山蔬菜,养起冷水鱼,做大做强高山滑雪……太白县依托大自然的馈赠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当地群众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感倍增。
  大秦岭无私地养育了太白人,一代代太白人也悉心守护着巍巍秦岭,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近年来,太白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富民”战略,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绿色资源禀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社会事业、乡村振兴全过程,共抓大保护、协同抓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太白路径。厚植底蕴人与山的守护之道
  太白县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境内有石头河、红岩河等五大河流,绿色植被覆盖率95%,森林覆盖率93.36%;野生珍稀动物57种、珍稀植物1700余种……这个被誉为“秦岭里的香格里拉”的山城,是全球同纬度生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
  与这方美景相得益彰的是太白人在高质量发展中狠抓生态保护,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正如太白县委书记刘俊霞所说:“太白县要牢记‘国之大者’,全县要按照‘生态为基、产业为要、融合为径、富民为本’的发展思路,坚决履行秦岭生态保护政治责任,建立开发与保护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将太白县打造成全市生态文明新高地。”
  近年来,太白县认真贯彻《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深刻汲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教训,坚持“逢会必讲保护、发展必抓保护”,在重大决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算大账、长远账、综合账,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
  太白县专门成立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加强专项考核,倒逼全县各级坚决扛牢保护责任。同时,县上组织开展“一法一条例”六进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关心秦岭、保护生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县域发展靠经济,而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保护。在太白县,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是所有人的共识。
  “我们铁腕推进综合治理,狠抓秦岭‘五乱’问题整治,紧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包抓、专班推进、加快整改,有力有效保护了秦岭生态环境。”县发改局局长、县秦岭办主任柏建雄如是说。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落脚点在监管。太白县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中,积极完善监管体系,通过高标准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从严执行秦岭保护区产业准入清单和负面清单,建设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可视化视频监管系统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县、镇、村、组、管护点”五级管理体系,将制度延伸到“神经末梢”,确保监管到人、措施到位。
  太白人在与大秦岭相依相伴、相辅相成、相互守护中大步向前!
  点绿成金人与山的发展之路
  太白人在高质量发展中懂得取舍,在取舍有度间,走好发展之路。
  舍,舍掉的是乱搭乱建、污染环境等做法;取,则是依托太白长冬无夏、春秋相连的气候,保护满目苍翠的景色,发展适宜的高山蔬菜、蓝莓、冷水鱼等种植养殖业,点绿成金,探索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太白县县长张俊峰表示:“太白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协调发展。”
  面对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太白人在取舍之间,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让生态优势为高山农业赋能增势,将产业之根牢牢扎进农户。农业作为绿色产业的“排头兵”,已被太白县确定为支柱产业之一。“我们结合县域实际,大力构建‘蔬菜+特色+林下’的产业发展梯队,为农民多元化、复合式增收搭建起多条保障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拴林说。
  高山蔬菜是太白县域经济中的金字招牌,每年到了蔬菜收获季,地边停满车辆,菜一出地头,就被运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西安、上海、厦门、福州、长沙等地市场。仅种植高山蔬菜一项,就为太白农民人均创收8900元。
  咀头镇塘口村的杨军明把13亩地流转给当地的绿蕾现代农业园区,一年有13000元收益,同时他在园区担任技术员,每个月还能收入4000多元。“园区发展就是‘抱团取暖’。我是打工顾家两不误,今年半年多时间就收入2万多元。”杨军明笑着说。
  在太白,杨军明的“发家史”不是个例,该县有4万农民,人均种植蔬菜2.5亩,亩均效益3000—4000元,目前已形成了86%的耕地种植蔬菜、85%的群众从事蔬菜生产、73%的农民收入来自于蔬菜的增收格局。
  “除了种植高山蔬菜,我们还建成蓝莓、树莓等莓类育苗基地近1500亩,带动全县发展莓类3000余亩,亩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太白县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县上还建成全球单体最大冰酒“户太”冰葡萄种植基地1230亩,建成以平菇、香菇、赤松茸等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5个,扶持发展中蜂养殖户1100余户,养殖以金鳟、虹鳟、中华鲟为主的冷水鱼50万尾,秦岭细鳞鲑1万尾,特色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此外,林下经济也是太白县在绿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按照“林上采、林中养、林下种、林间游”的发展思路,该县发展核桃、山茱萸、花椒、板栗等干杂果12万亩,养殖土鸡、土猪产值达865万元,林麝存栏近2000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5.03万亩。如今,太白县农业产业发展可以说镇镇有特色、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收益。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太白县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好生态与好经济同行,在取舍之间,努力实现着还秦岭宁静和谐美丽的诺言。
  和谐包容人与山的相处之法
  山养育人,人呵护山。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让人与山的相处更加和谐,好生态也给山里人带来好光景。
  炎炎夏日,走进咀头镇白云村,鲜花装点乡间小道,绿树掩映红瓦白墙,油用牡丹示范园鲜花盛开,赤松茸、黑皮鸡枞菌生产大棚一座连着一座,慕名来这里游玩的游客也是一拨接一拨。
  特别是国庆节当天才开业的“里想森林”民宿小院,吸引了众多游客专程来此体验生活如诗、家园如画、田园如歌的山村生活。
  “开业仅8天,营业额就达4万多元,在以往想都不敢想,这都是县上打造全域旅游给群众带来的福利!”“里想森林”民宿小院负责人介绍说。
  像白云村这样走绿色发展、乡村旅游之路的例子,在太白县比比皆是。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还不耽误务农,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近年来,太白县按照“全域景区化”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子。今年前9个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66.4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3亿元。
  春看百花夏纳凉,秋日红叶久经霜。谁说美景只能看三季?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太白来说,每季有景,一年可游。在太白,冬日的皑皑白雪也是别样的风光和旅游兴奋点,成了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定海神针”。
  近年来,太白县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精神,深挖气候冷凉、降雪期长、雪量充沛、雪质优良的生态潜能,纵深发展“冰雪+”产业,全力打造集冰雪旅游、运动休闲、产业服务于一体的高品质“白色经济圈”,推动“冷资源”变成了“热经济”。
  鳌山滑雪场自2016年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近120万人次,实现收入3亿元,辐射带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为周边农户提供长期就业岗位500余个,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鳌山滑雪度假区的建成,太白县域内酒店、餐饮、商贸等第三产业实现了全年火爆。该县还依托鳌山滑雪场,引进民宿旅游企业先后建成庐里、见山、万疏山谷、梅林山居等一批特色民宿,并通过三产融合发展,将群众牢牢嵌入发展产业链。
  咀头镇塘口村村民卢宝太一家就是冰雪旅游的受益者。他们家多年前搬到县城居住,村里的老宅院闲置下来。如今,老宅改造成“庐里”民宿,卢宝太妻子参与民宿的经营管理,年收入10余万元。
  如今,太白县以冰雪游为契机,形成县城周边避暑游,白云村、七里川村赏花游,塘口村精品民宿体验游,高龙村休闲养生游,马耳山村民俗文化游,桃川镇果蔬采摘游以及黄柏塬原生态风情自驾游等多条乡村旅游线路,推动“全域全季全时旅游”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这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好地方,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定在生态,必须是旅游。太白人在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的同时,也心无旁骛当好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卫士,呵护好了这一方水土。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