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古邑宝鸡的璀璨华光
◎王洁

  王洁:扶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出版散文集《六月初五》《风过留痕》、长篇小说《花落长安》《花开有声》《你好,朋友圈》。作品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全国职工散文大赛二等奖、全国青年散文大赛银奖等。《花开有声》被改编为院线电影。
  信步金渭湖畔,夕阳的余晖将水波掩映得分外温柔,几只落单的山雀在绯红的云雾里滑翅盘旋,又在水泽的尽头各自绕枝分途。天与云,山与水,都模糊了界限。
  一路向东,风吹草动,蒹葭苍苍,娓娓情愫便陡然而起,仿佛步入了周原的《诗经》里。渭河之上,有一座镌刻周韵秦风的廊桥,廊桥两侧的风与悬挂的灯笼一起摇曳生姿。站在廊桥之南的石鼓山,可以西望市区北瞰渭河,更是领略先人华彩的胜处。若是凭栏远眺,则草木繁花皆入眼眸,倘若是春和景明,更是春色满园关不住,可以见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华石鼓阁。在这里,那些“凤凰于飞,翙翙其羽”的远古神话,周秦文化、礼乐文明的文韵,弦歌不绝,跫音不辍。
  我想,当我们触摸青铜尊鼎的纹理之时,依然能感悟到赫赫宗周那充盈勃发的脉动,我们背倚的高山,起源于前人硬挺的骨骼,滋养我们的河水流淌着先辈赤诚的热血。穿越时光的履痕,周原璀璨依旧。蓦然回首,仿佛看见一个白须髯髯的老者,俯下身子,在几案边笔耕不辍。三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元圣”周公在西岐埋下一粒名为“礼乐”的种子,此后遗风不穷,天下归心。
  清晨的宝鸡别有一番韵味。东方既白,晨曦初露,这座城与天光一同醒来。她南倚巍巍秦岭,渭水滔滔穿城而过,关陇西阻北横,关中平原如帛如绵,北望八百里,平畴沃野,黄渭曲流,成就了赫赫宗周,赳赳大秦。一千年前的大文豪苏轼就是站在这关中平原西部,凭栏远眺,云与天,天与地,仿佛没有间隙一般,偶有小丘,微微起伏,又融入旷野之中。春风抚弄着田野里的寥寥麦苗,郁郁苍苍。于是,这位激动的诗人心潮涌动,写下了“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的诗句。
  蜿蜒曲折的太白山,挺拔辽阔,巍峨伟岸却也暗藏秀美,其中石海错落,冰川遗迹陈列其中,盛景如斯,这便是大自然赠予秦岭祖脉的巅峰献礼。常有登山者仰慕峻岭,拾级而上,登顶太白祈求凤泉神泽的庇佑。不只秦岭横亘宝鸡,黄河、长江更是与宝鸡血脉相通。而关陇更有辽阔的高山草甸,草木繁茂,山峦浑圆,绿茵似毯,整个大地都被新生的杂草包裹着,远远望去像是铺了一层厚厚的毡毯。旷野上的牛羊一如毯子上粗笔勾勒的白花,鸿雁与孤鹜试比高一般跃翅抖擞。草木一路延伸,天边的云霄连同朦胧的雾气温柔地触摸山麓,就此勾勒出一幅苍茫的旷野田园画,淳朴又不失壮美。
  山水赋予城市缱绻的风韵,丘壑印染出文人的恣意疏狂,渭河流水驻守着千百年来冲刷成的万古流芳。市井长巷、昭昭星野、青山守着混沌未开的远古轮廓,蜿蜒起伏;周公的袖袍随风而起,多少先哲,随着时代的洪流,汇成各自的诗篇。
  宝鸡虽然以“鸡”命名,但最知名的故事却与“鱼”相关。传说姜子牙就是在宝鸡渭水河畔直钓,才有之后的文王访贤、武王伐纣、周兴商亡。君子有德,德于山水,伐鱼河畔的钓鱼台上,那个屹立在江畔、披戴蓑衣箬笠的烟波钓叟而今安在?渭水两岸,始祖炎帝于此教民稼穑,日中为市。青铜陈列,钟鸣鼎食里窥见礼法秩序,三千多载,仿若刹那,村落成了邦国,符号成了诗歌,而舍利宝塔法门寺,晨钟暮鼓依旧。雍城里的烽火硝烟,见证了多少荣枯更迭的故事。
  那些隐没于雍城的寻常巷陌,残旧的青铜碎片,萧条的城壕残石,乃至偏于一隅的黄土,与岁月作陪相伴,不言一语,静默千年,却洞见华夏文明的星火璀璨,见证周秦跃进的所向披靡。而今天的我们,只能透过龟壳兽骨、鼎纹碑文,拨开时光迷雾,望见那场名曰“牧野”的亡商之战。自从殷商陨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谶言,随着一抔黄土一并掩埋于古道硝烟中。
  在古街深处,那些仿古的匾额檐角,都镌刻着宗法制度和礼乐文明,在每一个宝鸡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豁达通透的自信从容。周公制礼,重新定格了中华文明的底色和基调。如今在这故邑旧土穿街走巷,才真正体会这人间值得,这里思想沃土盘根植入,贤者芬芳与礼让包容相得益彰。随意在摊贩处翻来一本泛黄缺角的书籍,便都在赘述着周王朝如何繁衍生息,肇基兴业,为后世的儒家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今朝文化自信赓续千年文脉的给养……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文脉悠远,与古为新。而今数千年的道德至上礼仪文化早已深烙于中国人的骨血之中,而修德立德也成为为政者一直努力践行的律条。宝鸡作为周礼文化的发祥地,经受几千年的文化浸润与荡涤,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万物生灵,似乎都在书写仁义礼智,周礼文化在陈仓大地依旧绽放红日高光。乡邻村舍,一街一巷都承载历史,一砖一瓦都镌刻旧时风华,就算寻常巷陌里也可窥见文化印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毕竟三千多年前,周公就发出振聋发聩的救世之音,“振乏救穷,老弱疾病,孤子寡独,惟政所先”。他辅佐先王以人为本,深谙百姓之疾苦,希望以礼乐开盛世太平,保江山社稷万载千秋。“立君子以修礼乐”,让君主宗法有条不紊得以发展,更让文化在寻常百姓中得以传承,这使得宝鸡人,有根植于骨血的文化自信。他们热情又质朴、率性且狂放,他们尊礼治思进步,让陈仓大地熠熠生辉于西北文化之林。在这里人与人的接壤,也因为礼重而温厚,日复一日,在仁德的熏染中,人们的棱角被洗刷,光滑坚固得如同鹅卵石,就算碰撞,也不会刺伤。
  在过去几十载的时光,这座名冠古今的西北重镇以勃发的姿态,踏青云揽明月,借风竭力扶摇直上。日新月异的工业格局也好,醇厚壮美的城市风貌也罢,都是周秦文脉千年浸润后的浩荡回响。
  逝者如斯夫,唯有这渭水河畔秦岭脚下的古城,延宕千年。大儒张载曾有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逐本溯源,正是宝鸡这座城市礼乐文明孕育出无数先哲圣人,为我们的民族发展夯实地基,指明方向。
  时序轮转,流云如同奔涌的河流,驻足在积雪六月天的太白之巅。循着绵延广袤的土地,鸡峰山顶仰望穹顶之上的星辰,河汉皎皎。这便是宝鸡,中国开始的地方。(肖像作者陈亮)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