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召公 召公设馆讲学传美名
毛丽娜
    召公初级中学内的召公雕塑

  
  在我市扶风县召公镇有个召公村,当地人把此地叫“菊村”。相传,西周时期,开国元勋、政治家、军事家召公姬奭曾在此设馆讲学,召公地名由此而来。
  召公镇位于扶风县城东北15公里处,天绛公路和107省道穿境而过,与咸阳市的乾县、武功县毗邻,自古就有“鸡鸣一声听三县”的说法。召公镇历史文化厚重,召公姓姬名奭,为周文王之子,被称为中国廉吏始祖。《扶风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在县东北30里,有召公古迹,今为召公镇,亦名召村,俗名菊村,召康公祠在焉。
  扶风县召公镇人大主席冯宝奇对笔者说,他上小学时,老师就给他们讲了召公悠久的历史。他因此知道了周朝时召公姬奭曾在此设馆讲学,召公镇是为纪念召公而得名的历史古镇。
  相传,召公经常到基层巡视,宣扬朝廷的德政。为了不打扰百姓,召公每次巡视,轻车简从,常常在甘棠树下搭建一个临时茅草屋,作为决断诉讼的“衙门”。在这里,他日夜办公,认真倾听百姓呼声,处理政务。解决完一方百姓难题,就到另外一地继续搭建茅草屋办公。召公去世后,老百姓常常怀念他在甘棠树下办公的情景,就把甘棠树当作他的化身来赞颂,还把保护甘棠树“不忍砍伐,不能剪损,不可折断”编成诗歌来传唱纪念。
  采访中,笔者在召公初中看到,校园里的甘棠树旁竖立着一座约有3米高的汉白玉召公雕像,师生们将召中校园称为“甘棠园”,将校园里的马路称为“甘棠路”。召公初中不断挖掘、宣扬召公文化,提倡学生背诵《诗经》,向召公学习,做勤奋有德之人。
  那么,菊村地名又是怎么来的呢?据传召公在此期间,非常喜欢栽植菊花,百姓也都纷纷为其栽植菊花,在当地逐渐形成菊花园。秋天菊花飘香,前来游览者络绎不绝,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集镇。后来,方圆十里八乡的人就把召公村叫菊村,这就是“召公村”又叫“菊村”的由来。
  甘棠树“诉说”召公官德,菊花“讲述”召公晚节留香。如今,召公镇后董村、西吕村还延续着种植菊花的习惯,花开时节引来许多游览者。召公所主张的敬德保民、廉政爱民等思想历经千百年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召公这个传承着历史文化的地名,传达着人们对召公的朴素纪念。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