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胡卫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这与总书记之前对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要要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递进跃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我们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危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解决过度工业化带来的生态危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深化对人类文明进步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充分认识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陕西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是“国之大者”。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国家中央公园”、野生动植物天然“生物基因库”等美誉。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陕西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环保责任重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养育了无数炎黄子孙,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陕西地处黄河中游,地理位置重要,生态功能突出,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陕西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陕南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绿色生态发展至关重要。陕西是全国荒漠化综合防治、“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也是阻挡西北风沙东越南侵、维护京津生态安全的重要防线和屏障,必须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不断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陕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一是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2年陕北、陕南5市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部达标。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11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96.4%,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黄河(陕西段)及渭河、延河等主要支流水质全部为优。长江流域46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以上,优良率100%。二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当好秦岭卫士。秦岭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169个矿权全部退出,438座小水电整治全部完成。全省朱鹮野外种群数量已从1981年的7只发展到目前的7000余只,占全国的87%,占全球的77%,被国际保护组织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秦岭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三是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经过不懈努力,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涌现出高西沟等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典型。四是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省各地流动沙地全部得到治理,陕西成为首个“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毛乌素沙漠披上绿装,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余公里。
  久久为功推进陕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当前,陕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压力,黄河流域生态脆弱还没有根本扭转,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难度大且过程缓慢,极易发生退化;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体系高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实现“双碳”目标任务极其艰巨。新时代新征程,陕西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埋头苦干,围绕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始终从“国之大者”高度推进秦岭、黄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抓实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深入打好以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久久为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守护好黄河母亲河。一是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严格执行《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突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不断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有效模式。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要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增强水土保持能力。二是强化污染防治。关中平原地区是农业主产区,也是工业化、城市化重点地区,要深化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陕北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开发力度大,要深化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建设绿色矿山。
  牢记“国之大者”,健全秦岭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深刻汲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生态建设法规规划。完善驻场督办、定期调度、联合审查、动态评估等工作机制,做好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高质量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提升秦岭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确保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增强水源涵养能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也关系地球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坚持先立后破,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立足陕西能源资源禀赋,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促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通过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
  陕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着眼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立足本地生态实际,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主攻方向,全力以赴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干出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生态文明教研部(陕西发展研究所)教授
  (据《陕西日报》)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