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传统戏曲如何圈粉年轻人?
毛丽娜
    历史剧《班超》演出现场

    秦乐音乐会边疆行活动

    市戏曲剧院正在编排新戏《锁麟囊》

  
  
  宝鸡是一座文化城,是西秦腔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戏曲年轻化路径,不断创排新剧目,推出了秦腔现代剧、新编历史剧,续写时代弦歌;举办“秦乐”新潮音乐会,让演奏者们从幕后走到台前,音乐会累计观看近100万人次;开通抖音号,展示精彩节目的片段;进行直播,让观众“云上”观看戏曲……通过创新表达形式和传播路径,使传统戏曲文化的热度不断上升,其中不乏年轻受众。把文学名著融入戏曲中
  如何让年轻人接受并喜爱传统戏曲?对于这个问题,宝鸡市戏曲剧院院长邰凯丰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说:“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大学生乐于去了解传统文化。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要将其发展好、传承好,就要留住老年观众,吸引年轻受众。所以,把经典文学作品融入戏曲中,这不仅带动了演出市场的热情,也成为吸引年轻受众的‘流量’。”
  近年来,我市戏曲舞台和经典文学作品频频擦出“火花”,如历史剧《祥云楼》《苏若兰》、红色题材剧《江姐》、廉政剧《焦裕禄》……其中,《祥云楼》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里的一个小故事,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2022年,宝鸡市戏曲剧院对原剧进行修改复排,将原来三个多小时的演出压缩到两个多小时,修改复排后的《祥云楼》,更适合现代观众的欣赏需求,并获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历史类特别推荐剧目奖。此外,宝鸡市戏曲剧院还新创排了历史剧《班超》,讲述了东汉年间,都护班超在西域励精图治数十年,深受当地人民爱戴的故事,该剧获全省第七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还有眉户现代剧《清水弯弯》、西府曲子《山乡趣事》等都是近年来原创排演的品牌大戏,在广大票友中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声誉。
  两个月前,备受瞩目的宝鸡市戏曲剧院演(奏)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四十多名青年演员们为市民带来了戏曲中的文学名著,有阴险奸诈、凶狠多疑的曹操,美丽善良、温柔忠贞的虞姬,外柔内刚、爱恨分明的豹子头林冲……青年演员们用自己的精彩演技让现场观众领略了四大名著在戏曲世界里的别样风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看戏,其中18岁至35岁的观众比例较高。“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只是老年人的消遣,更是年轻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加油站’。”邰凯丰说道。
  笔者了解到,把文学名著融入戏曲,我市各县区剧团及民营院团也做了大胆尝试与创新。2017年,千阳县创排新编了秦腔历史剧《望鲁台》,这部剧摘得了国家级优秀剧目展演奖的“国字号”荣誉,在数次演出中常常座无虚席,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太白县剧团除秦腔传统戏外,还改编演出了《千子鞭》《访苏州》等新剧目,并开展川剧变脸节目,赢得了年轻受众关注。此外,由宝鸡市总工会职工秦腔艺术团打造的碗碗腔剧目《董生与李氏》,改编自短篇小说《乌鸦》,曾赴浙江演出,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邰凯丰透露,今年,他们还将把更多的文学名著、历史典故搬上戏剧舞台。笔者采访当天,剧院正在紧锣密鼓地编排《锁麟囊》《赵五娘吃糠》。
  倾情打造“秦乐”音乐会
  “没想到戏曲音乐如此美妙!让我对秦腔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
  “本来想着只是唱秦腔,去看了才真颠覆了我的认知,这种新潮的音乐会,让人耳目一新,以后还会观看!”
  “看到传统文化这样传承太感动了!”
  “这才是曲艺创新!”……
  在第12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上,宝鸡秦乐专场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秦乐”这种传统与时尚交融、板胡与提琴协奏的艺术表现方式、别具一格的演奏模式让不少年轻观众感到新奇和兴奋……许多年轻人纷纷拍照在微博、微信转发,并感叹秦乐的精彩。
  在人们的印象中,认为戏曲听不懂、高冷,只有爷爷奶奶辈的人才喜欢。而现在,由宝鸡市戏曲剧院倾情打造的秦乐音乐会,正以独特新颖的表演方式、精湛的演奏技艺惊艳出圈,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
  “这与传统的秦腔演唱不同,它是以板胡、笛子、唢呐等几十种民族乐器为主角的秦腔曲牌演奏,有欢音曲牌联奏《大开门》、有柔肠百转的苦音《苦韵》……对我们剧院来说,这是新的尝试和挑战。”邰凯丰介绍,这也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秦腔表演模式,乐器演奏人员则从幕后走到台前,坐在舞台中央,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
  据了解,自2021年我市筹建成立了“秦乐”乐团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三十多场音乐会,并受邀前往宝鸡大剧院、我市各县区及宁夏等地进行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了观众热捧,“圈”了一大批年轻粉丝。
  “秦乐音乐会这种演出形式在省内外都不多见。”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党委书记李书评价道。
  “这是对宝鸡文化事业发展路径的一次有益探索,为全省进一步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提出了‘宝鸡方案’和‘宝鸡模式’。”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段军林说。
  “下一步,剧院将整合全市各方面秦腔演出资源,组建‘陕西秦乐乐团’,以音乐这种听得懂、感受得到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秦腔、喜爱秦腔,进一步推动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邰凯丰说。
  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彩
  如今戏曲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虽然开了好头,对于创作者和传播者而言,任何形式的创作、创新,都要换位思考,而非自娱自乐,要警惕的是不要走过场,要循序渐进,要研究年轻观众的欣赏需求。邰凯丰说:“我们要创新,前提必须是守正,守传统的根,正戏曲的魂。”
  在7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市戏曲剧院逐渐形成了一套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老带新,保证了秦腔的传承不断代,不丢绝活。有时也从省上院团邀请名家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地教。”邰凯丰说。
  蔡丽是市戏曲剧院的年轻旦角演员,为熟练传承师傅马友仙的《断桥》,剧院多次请马友仙到宝鸡,为其指导《断桥》。
  旦角演员郭卫华为演好展现孝道和母子情的《安安送米》,和她的老师刘兰萍,从一个眼神、一声呼喊中都细细打磨……
  近年来,市文联、市戏曲剧院、太白县剧团等秦腔院团都将目光聚焦于“戏曲进校园”活动,这不仅培养了很多年轻观众,也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了民族文化的种子,埋下了对秦腔喜爱的种子。每次进校园,为确保学生爱看、能看懂,演员会先介绍秦腔基本知识,讲解剧目主要情节。在中学演出时,剧院还会使用字幕机,让学生对照唱词了解剧情。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每场演出,学生们都看得认真、看得起劲。
  邰凯丰说:“正是大家的肯定和鼓励让我们备受感动,也鞭策我们不断精进技艺,推出更多优秀的秦腔作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焕发光彩。”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