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千陇,如何做中国奶山羊产业的“领头羊”?
■本报记者 孙海涛

    大赛中脱颖而出的莎能奶山羊

    专家介绍正大集团智能化羊舍

    高科技设备融入奶山羊产业链中

    和氏乳业获评“世界羊奶加工样板工厂”

高高的山上,唉嘿一群羊,
哎呃呦个,朵朵白云罩头上,
哎伊耶,身穿绿裤花布袄,
世上俊郎千千万,
哪个是奴呦,意中郎?
……
  这是六盘山南部陇山脚下广为流传的一曲陇州小调,名为《高高山上一群羊》,据说在千陇之地还戴着贫困县“穷帽子”时,每当羊倌站在高岗上唱起这首小调时,除了眉飞色舞,眼神里还透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羊,曾是这片土地农牧的缩影,新时代的今天,千陇之地也在思考着一条幸福之路——农民口袋如何“鼓”?乡村振兴如何“振”、怎么“兴”?县域经济如何“壮”、怎样“大”?巧合的是,在一声声“咩——”中,千陇找到了发展的答案方向。
  健康优质的奶源对地理环境非常挑剔,只有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草木生长茂盛的地方,才适宜牛羊生长,自然才能提供好的奶源。世界公认南北半球各有一条黄金奶源带,因乳业闻名遐迩的新西兰、荷兰等国家分处其中,肥沃的土壤、温和的气候、丰沛的雨水成就了营养丰富的天然牧场,成为鲜奶品质决定性因素。而千水之阳、陇山东坡同样在这条神奇的“黄金奶源带”上。
  千陇两地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气候相似,寒暑分明、四季交替;地形相似,两县区域内高山、谷地、川塬纵横,百草丰茂;经济大盘相似,两县生产总值均在百亿元;三产比例相似,就连贫困县“摘帽”时间也同在2019年春。
  如此高的相似度,更在奶山羊产业发展领域显得尤为突出。数易寒暑间,两县奶山羊存栏量已经突破70万只,和氏、飞鹤小羊妙可等乳企熠熠生辉,正大集团奶山羊产业落户千阳……业界已经发出“世界羊乳看中国,中国羊乳看陕西,陕西羊乳看千陇”的感叹。
  感叹之余,千陇有了更多的底气,但放眼未来,其更需直面崭新的挑战——一方面,陕西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战略正在全面推进,千陇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另一方面,乳制品产业链是省市两级确立的重点产业链之一,我市提出,到2025年,奶山羊存栏量稳定在100万只,乳制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建成全国莎能奶山羊良种供应基地、全国奶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全省乳制品产业基地。
  “标靶已经立起来,就看千陇能不能射中靶心了!”这是业界对千陇的期望。如今,记者行走在千陇大地,欢快的“咩——”声生机勃勃,产业链发展蒸蒸日上,如同一杯香醇的羊奶,香甜而暖意十足。
  念羊经——一个永不言弃的梦想
  双脚踏得贵地方呀,
  两面厦房檐对檐呀,
  房上使的琉璃瓦,
  槽上拴的骡和马,
  远看好像凌霄殿,
  近看是咱农庄寨。
  ——《道谢歌》
  这是陇州小调《道谢歌》,这首歌儿在感谢谁?
  陇县城关镇黄家崖村,一个凭借奶山羊养殖富裕起来的村庄,提起他们最感谢的人,村民们会望向后山一处无名小山。
  这片小山槐林瑟瑟,青草萋萋,可以俯瞰全村,1992年初夏时节,全国著名奶山羊专家、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奶山羊事业的原西北农业大学刘荫武教授,最终积劳成疾与世长辞,长眠于此。
  黄家崖村党总支书记王小军,依然对30多年前刘荫武教授的那场葬礼记忆深刻。
  “一阵雷子炮炸响,全村男女老幼一个不落长龙一样裹向山腰。”王小军说,“坟包前,整整齐齐摆着村民供上的蒸馍、鸡蛋……”
  为啥山里人这样崇敬这位教授?因为在千陇百姓心中,这名“羊教授”是教会这里“念羊经”的大恩人。说起刘荫武教授与千陇奶山羊的不解之缘,很多当地人都知道这样一件事:1973年9月初的一天,秋雨连绵。地处千阳县北部深山的水寺沟牧场,几名市县干部陪同刘荫武专程赶来这里“找羊”。他们在牧场同志带领下,来到一个茅草苫顶、泥泞满地的羊圈,看到一群活蹦乱跳的奶山羊。刘教授呆呆地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这群羊,良久,他忽然蹲下身子,紧紧抱住一只羊的脖子,久久不松开。这时人们看到,刘教授已经泪流满面,激动难抑。吃饭时请刘教授,他不去吃,就要守在羊圈里;当天下午领导返回县城时,刘教授仍然守在羊圈不愿走,当晚只好安排他住在水寺沟牧场的职工宿舍里。
  这些羊,就是千陇奶山羊产业最初的“根苗”。
  “看看村里的光景,这就是‘念羊经’带来的好处。”王小军告诉记者,村里原来也有放羊的传统,但那时候不过是房前屋后放养一些本地羊只,品种不优,不但产奶量很低,而且羊乳品质也不高。如今随着奶山羊良种水平的提升,村里高产奶山羊存栏量已经达到3200多只,饲喂50只奶山羊以上的规模化养羊户已经达到了36户,不少村民因为“念羊经”盖起了新房,买回了汽车,奶山羊已经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
  黄家崖村的变化实际只是当地奶山羊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如果将目光从这个村投向千陇两县,如今“念羊经”所带来的巨大动能,正在强势助推两县经济发展。
  “根苗”正在时间的滋养中不断开枝散叶,让我们来看一组两县“念羊经”的数字:
  2014年,陇县的奶山羊存栏量不过5万只,而在2018年已经快速发展到20.5万只,在2022年末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52万只;
  截至目前,千阳县已经建成千只奶山羊良种扩繁场15个、2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280个,奶山羊存栏达22.9万只,鉴定登记良种莎能奶山羊8.8万只,羊奶年产量达9.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23亿元;
  2022年,以千陇两县为代表区域的全市生鲜乳产量超过52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11%,乳制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
  如果说刘荫武教授等先驱者带给千陇的只是“高高山上一群羊”,那么新时代的今天,这群羊衍生出的链条正在从养殖环节不断向两侧扩展。从饲草种植到种羊繁育,再到乳制品深加工、销售……一个个环节都在孕育出新的“前景”和“钱景”。
  一曲陇州小调《道谢歌》,感谢的是刘荫武这样的奶山羊先驱者,感谢的是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感谢的是扶持奶山羊长足发展的好政策。长达数十年的寒暑中,无数人为之奋斗、为之努力,让农民增收致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梦想,伴着羊群爬上了千陇之巅。
  新羊倌——一个脱胎换骨的职业
  哗啦啦钥匙响呀,
  打开牛皮箱呀,
  取一张粉红纸呀,
  铰一个新窗花呀,
  铰上老鼠拉西瓜,
  铰上竹叶闹梅花,
  铰上高崖山丹丹花,
  铰上彩蝶满山飞呀!
  ——《铰窗花》
  每到年节喜事,千陇人喜欢铰出各式各样的窗花,似乎铰出的蝴蝶等花样,在来年就会破茧成蝶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也许很多人想不到,“羊倌”这个“穷”职业,在如今如同铰窗花一般,从“纸样”脱胎换骨心想事成。
  王会军,43岁,在陇县城关镇北关村当了半辈子羊倌,最大的感触就是“羊倌现在也是受人尊重的职业”。
  就在5年前,王会军还是一个“满山跑”的羊倌。那时候他披着星光出门,迎着月亮回家,是村里的山羊散养户,每天起早贪黑,一年算算账,也不过收入8000多元。(下转第三版)    和氏乳业转盘式挤奶台

    陕西飞天乳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青贮饲料收割

    千阳奶山羊专家实操培训

    现代化羊舍

  (上接第二版)每天起早贪黑一年算算账,也不过收入8000多元。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每天上午赶着20多只羊上山放牧,下午吆喝着羊下山,晚上把羊圈在阴暗的土窑里。遇到雨天,羊饿了,还要赶羊到山上吃草,身心疲倦也挣不上几个钱。”
  但是,从2018年开始,这个羊倌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变。在当地政府惠农政策扶持下,他个人投资9万元,政府补助18万元建起了规模化奶山羊养殖场,不过几年的光景,他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现在是6月初,先不算羊奶,仅羊羔一项,打春节至今已经卖出了200多只。”王会军喜滋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羊羔价钱不算高,一只公羊羔能卖三四百块,一只母羊羔上千块,算起来,只要七八只小羊羔,就抵得上我原来满山跑放羊一整年哩!”
  凭借新羊倌的身份,王会军改变了人生轨迹,而通过新羊倌身份,千阳县南寨镇尧头村吕志芳、吕志杰兄弟俩,更是带领众多乡亲走上了致富路。
  吕志芳、吕志杰一起兴办的养殖场叫兄弟奶山羊标准化养殖场,这个养殖场在当地百姓眼里,不但养羊技术高,在帮助村民方面也从来都大方得很。说前者是因为这家养殖场设施齐全,管理科学规范,养殖效益良好,说后者是因为这家养殖场曾为搭载的59户贫困户连续分红三年,每户年分红300元。
  “不管啥时候,十里八乡养羊户需要帮忙,我们兄弟总是第一时间支援。”吕志芳说,这种“支援”从奶山羊配种、清圈、防疫等知识,到买卖奶山羊的信息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千陇广袤的山区中,众多的新羊倌之所以脱颖而出,得益于效益良好的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养殖方式,其关键性因素在于奶山羊良种繁育体系的全面提速建设。
  以千阳县为例,在全国奶山羊育种行业中,这里已经率先建成省级种公羊站和奶山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奶山羊育种专家开展技术攻关和研究,成为奶山羊育种技术公认的高地。
  “我们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核心群扩群繁育。目前已建成核心群2个,存栏规模6000只;扩繁群30个,存栏规模1.5万只;基础群248个,存栏规模3万余只,形成核心群、扩繁群、基础群三个层次的良种育种群。依托核心群,建成了30余个奶山羊人工授精站,形成了‘供精站+鲜精配送+人工授精站+妊娠鉴定’的良种扩繁体系。同时,奶山羊扩群繁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羊乳产业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千阳县家畜良种繁育站副站长倪同堂介绍,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千阳县奶山羊产业蒸蒸日上,规模在不断壮大,奶山羊的养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一方面,在广大的乡村间,各种硬件技术突破也成了奶山羊种群快速壮大的重要因素。
  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在2007年时,由于各项技术原因不到位,羔羊成活率一度让人头疼。前不久,千阳县畜产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成功设计出箱内温度可控的羔羊培育箱,一举解决了制约羔羊成活率的瓶颈问题,为奶山羊快速扩群提供了设施保障。
  今年2月6月,千阳县畜产局为养羊户代表发放培育箱20个,为羔羊的健康“保驾护航”。
  千阳县养羊户梁明就领到了这样的羔羊培育箱。在他的羊场中,羔羊培育箱面积约3平方米,高1.7米左右,箱体由保温材料夹芯板围成,箱内10多只羔羊正欢快地走来走去。培育箱内悬挂着的浴霸灯泡散发着暖暖的热量,箱顶开有小窗通风,箱底则铺满了麦草,箱壁还挂有温度计。梁明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培育箱,羔羊成活率为88%左右。羔羊成活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15℃到25℃为最佳温度。刚出生的羔羊体质弱、怕风寒,住进培育箱后,羔羊成活率能达到98%以上,自己再也不用为它们担心了。
  千陇之地,山还是那片山,水还是那片水,但山水之间的羊倌却已经有了新的知识、新的产业、新的抱负,让多彩的“窗花样子”照进了现实。
  发羊财——一派科技引领的气概
  白白的手儿长指甲,
  樱桃小口糯米牙,
  两个脸蛋白刷刷,
  说话和气又文雅,
  砸锅卖铁也要娶,
  腊月就让进咱家。
  ——《娶媳妇》
  千陇之地孕育出的小调中,男婚女嫁从来都是热门素材。同样,在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的今天,这里也敏锐地意识到,必须致力“迎娶”国内产业龙头企业,以科技引领为“嫁妆”,力促奶山羊产业链更上一层楼。
  绿能牧业、和氏乳业、小羊妙可,以及落地不久的正大集团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项目……这些全国乳制品行业的知名企业,正在千陇之地成为科技引领的一只只“领头羊”。
  在位于千阳县张家塬镇柳家塬村的正大集团项目现场,尽管记者心有不甘,但到底还是没能亲眼看见其养殖的进口莎能奶山羊。原因很简单,这里的养殖制度与普通养殖场大相径庭,尽管记者按要求换上了防护衣和防护鞋,但依然未能获准进入养殖区,只能通过监控设备进行观察。
  “别说是你们记者,就是我们企业一线管理和工作人员,进入羊圈也有着严苛的规定。”正大集团育种专家刘景辉说,“这几千只奶山羊个个都是难得的‘宝贝’,必须严格管控羊圈各项指标不受外界打扰。”
  记者了解到,目前正大集团该项目的奶山羊存栏量已经达到3500只,都是进口的纯种新西兰莎能奶山羊以及其繁育的后代。奶山羊为何如此金贵?身为博士的刘景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在千陇两县普通莎能奶山羊日产奶量一般为2公斤多,而这些纯种新西兰莎能奶山羊日产奶量稳定在3.5公斤以上。
  正是依托于这两种高产奶山羊,正大集团才有“底气”在千陇之地大有一番作为。按照规划,正大集团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项目总投资11亿元,计划分期建设,以奶山羊育种、养殖、乳品加工全产业链开发为重点,主要建设育种场、养殖场、羊乳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及奶山羊育种研究中心、养殖技术研究与培训推广示范中心、羊乳食品研发中心。项目达产达效后,将成为国内单体存栏最多、种群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养殖管理最先进的奶山羊综合项目之一,示范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羊乳产业发展。
  在陇县绿能牧业奶山羊养殖基地挤奶区,100位的奶山羊全自动转盘式挤奶器非常吸引人眼球。据介绍,这套挤奶设备从以色列进口,挤奶过程全封闭,自动化程度很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该基地还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养殖设备,例如,高精度的电子称重系统,可显示饲料搅拌机中的总重及微量成分的准确重量,进而保证奶山羊吃上精粗比例稳定、营养浓度一致的优质“口粮”。
  在西农大陇县奶山羊实验示范基地,新培育的优质奶山羊日均产奶量达到4.7公斤以上。据介绍,培育这样超高产的奶山羊,运用了高科技胚胎移植等技术。基地在全省挑选出健硕的种公羊和产奶量高的母羊,然后将这些羊的精子与卵子结合,采取“借腹生子”的办法,培育出了超高产奶山羊。
  充足的奶源,也造就出丰富的产品。陇县的“和氏”和“飞鹤小羊妙可”两家乳企依托上游奶源,其7个系列21个配方羊奶粉产品,已全部通过国家配方认证,产品畅销全国300多个地市,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提升了陇县羊乳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两家乳企均被授予“世界羊奶加工样板工厂”“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羊奶十大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
  实际上,各家“领头羊”企业绝不止在科技方面闯出一条新路,还与地方农户形成直接利益关系,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以千阳县张家塬镇推出的“借羊还羊”模式为例,不但破解了群众分户扩群瓶颈,还促进养殖户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可谓一举多得。王家庄村养羊能手王国富借来的莎能奶山羊每天产奶3公斤,喂起来也方便,前段时间他卖了12只羊,算算账每只能净赚1300元。面对这份“借来”的收入,王国富很高兴,于是他干脆搬进奶站,又养了15只半岁的奶山羊。
  千陇“娶”进这些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县域经济是赢家,企业是赢家,百姓也是赢家,真可谓一“娶”三赢。
  延羊链——一曲追赶超越的赞歌 
  苏州里订货陇州里卖,
陇州生意好买卖,
问哥卖的什么货?
既有针头和线脑,
也有花线绣荷包、绣荷包,
给妹花线一大把,
妹妹给我织锦绣、织锦绣。
  ——《卖花线》
  一首《卖花线》陇州小调,唱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做买卖要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而在千陇之地,围绕奶山羊产业,一条上下游相辅相成的产业链正逐步完善起来。
  养殖奶山羊,首先得有优质饲草。围绕这一产业,“草”变成了“宝”。
  6月初,在位于陇县东风镇杜阳村的金田地草业有限公司存储仓库里,堆放着一捆捆散发着青草香的干苜蓿。这个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种下近千亩苜蓿和玉米,有效降低了外购饲草成本。
  “一亩苜蓿能产出优质饲草500多公斤,一亩玉米能打下青贮玉米2500公斤。”金田地草业公司负责人王龙对记者说,“本地草一方面便于运输,节省了运费,另一方面,品质也非常优良,以苜蓿来说,头一茬六月底就能开始收割,每吨能卖到1700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这家公司已实现了饲草种植、收割、加工等各流程的机械化生产,公司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饲草种植和加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苜蓿为例,加工好的干苜蓿水分含量控制在14%以内,绿叶含量也很高。
  饲草环节是一方面,优质种公羊配种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在千阳种羊场养殖区,一些体形硕大的种公羊正在悠闲地吃草,这些羊体重普遍达到90公斤以上,最壮的一只种公羊体重达105公斤。
  “看,这些都是优质莎能奶山羊种公羊,具有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3个国家、11个家系的血统。”种羊场场长李杰告诉记者,现在“奶羊在全国,种羊在千阳”这句话已经被业内广泛认可,千阳种羊场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系最完整的莎能奶山羊保种场。现在奶山羊养殖户只需一个电话,相关工作人员就会将种羊鲜精送上门,不用奶农出一分钱。
  全产业链模式下,就连羊粪蛋也成了“宝贝”。千陇着力打造奶山羊全产业链,区域内每天会产生大量羊粪。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没有看到羊粪胡乱堆积的现象,这么多羊粪哪里去了?
  “我们将羊粪收集以后,送去附近的有机肥项目基地了。”不少当地奶山羊养殖大户这样告诉记者。记者寻根溯源,发现这个有机肥项目基地是当地一家名为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在这家企业厂房里,只见生态肥一袋袋码得整整齐齐,厂区后面的羊粪等畜禽粪污虽然堆积如山,但几乎闻不到刺鼻的气味。该公司负责人李振军向记者介绍,他们在陇县曹家湾镇、东风镇等镇设置多个收储点,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将羊粪送到收储点,简单处理后拉到公司,添加有机质进行发酵,再通过翻堆、搅拌、粉碎、过筛、造粒、烘干等程序,即可成为可出售的生态肥料,目前一些大型果业公司等客户,对这一类生态肥需求很旺盛。
  如此全产业链,正在迸发出强大的“钱景”,记者从我市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2022年全市生鲜乳产量52.02万吨,同比增长6.11%,全产业链产值已经突破百亿元。同时,乳制品产业链作为省市确立的重点产业链之一,预计全产业链产值将在2025年突破200亿元大关。
  纵观乳制品这条全产业链,漫山遍野的饲草随风摇曳,喝恒温水、睡“席梦思”、吃“营养餐”的奶山羊生机勃勃;高科技厂房内,每只羊的产奶量、乳汁蛋白质含量等一目了然;种种世界一流的新技术、新装备在千陇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惊叹……宝鸡做足“羊”文章,努力打造全省千亿羊乳全产业链“领头羊”的同时,也正在铺就出一条“羊”关大道。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