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强强联手演绎《心术》宝鸡plus版
——市中医医院引进我市神经外科领军人才王晓峰开启医院脑病诊疗新征程


    王晓峰主任医师成功完成18岁少年神经内镜下颅内巨大肿瘤摘除手术

    脑病中心学术平台正式开讲

    王晓峰主任医师在门诊给患者看病

    王晓峰主任医师在神经外科病区查房

  
  李晓菲
  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人体“司令部”之称,极其重要却又极为复杂和脆弱,在直径以毫米为单位的血管上做手术,无异于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稍有损伤,轻则功能缺失,重则危及生命。前几年,热播剧《心术》将神经外科医生的故事搬上了银屏,故事中神经外科医生面对各种考验,用仁心仁术抢救患者获得掌声一片。
  在我市神经外科圈子里也有这样一位“高手”,从事脑病治疗30年间,凭着精湛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始终站在学科的制高点,完成了一例又一例高难度的颅脑外科手术,一次又一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回来。他就是我市神经外科领军人才——王晓峰。日前,王晓峰加入了市中医医院这个大家庭,成为该院神经外科的“最强大脑”,强强联合、最佳阵容,《心术》宝鸡plus版将在这里精彩“上演”。
  勇闯大脑禁区抽丝剥茧破解疑难脑病密码
  “手术非常成功,患者颅内将近5厘米的肿瘤大部分被切除,经过后期进一步治疗,很快就能康复。”5月18日,刚刚上任一周时间的王晓峰就以一台高难度手术再次展现了他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精湛技艺。如此大的脑部肿瘤在王晓峰从医经历中也不多见,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今年只有18岁的小航(化名)家住我市凤翔区,一年前突然时不时头痛,当时家人没当回事,没想到越拖越严重,后来不仅头痛,还出现了恶心的状况,严重时路都走不稳,话也说不清。在医院检查后发现,小航的脑子里长了一个肿瘤,这让一家人彻底慌了神。当得知我市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晓峰现在是市中医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医师时,小航的父亲迅速将孩子转入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
  刚拿到报告时王晓峰也很震惊,小航的颅颈交界处有一个将近5厘米大的脊索瘤,由于颅内空间有限,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挤压脑干、小脑,侵犯到脑干的颅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等多个神经,并严重破坏了周围骨质。患者只有18岁,肿瘤不仅大,且所处位置十分凶险刁钻,如何在创口最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护颅神经切除肿瘤,王晓峰已经在脑海里模拟了无数遍。
  最终,在与多学科医生共同探讨后,王晓峰决定通过鼻腔打开小航的咽后壁建立手术通路,这样不仅创伤小,恢复也快。在医院耳鼻咽喉科团队的支持下,王晓峰带领团队直击大脑禁区,一点一点切除剥离肿瘤,经过5个多小时紧张而精细的显微手术,这颗近5厘米的“炸弹”终于被大部拆除,这样精密的手术,哪怕误差只有0.1毫米,也可能彻底改写患者的命运。术后第一天,小航意识清醒,四肢也恢复了正常的肌力。
  “每一个疑难罕见病例,都是一道难题。”王晓峰告诉笔者,大脑是最精密的仪器,神经纤维比头发丝还细,内部结构更是错综复杂,针对脑部疾病要根据病情抽丝剥茧,由表入里,找准病症,方能破解“脑”难题。从业30年来,王晓峰与各式各样的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等脑部疾病打交道,他深知大脑是人身上最脆弱、最敏感、最重要的器官,稍有不慎,将危及病人。为此,王晓峰深耕神经外科,在颅内肿瘤、重型颅脑创伤、高血压脑出血、脊髓病变、难治性精神病、癫痫、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造诣,曾4次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还参与编辑了《微创神经外科》《新编颅脑损伤学》两部专著,以精湛的业务技术与前沿的科研创新能力在我市神经外科治疗领域独占鳌头。
  迎接全新挑战构建规范化综合性脑病中心
  脑病是一个既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更需要内科长期管理的疾病,不仅需要临床常规治疗手段,也需要康复治疗的介入。为服务好脑病患者,守护人体“司令部”,进一步提升脑病综合防治水平,破除传统分科就医模式,市中医医院在原有科室基础上,重新规划构建融合型脑病诊疗中心,这在全市尚属首创,而王晓峰就是这项工作的“总工程师”。
  这段时间,王晓峰要上门诊做手术,要带队查房,还要走访各个与脑部疾病相关的科室,刚上任不久的他忙得脚不沾地,但对他来说都只是预热。带着新的目标,王晓峰将在市中医医院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新飞跃!
  “以脑出血为例,一般医院救治流程是先由神经外科治疗,再由康复科接手后期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如果病人在神经外科接受治疗期间,康复治疗也能跟上,那对病人来说恢复得肯定会更快,一些并发症也会更少。”谈起脑病诊疗中心建设,王晓峰说,目前大多数医院在治疗脑部疾病时,各科室就像串在一个链条上,病人需要挨个换科室,而脑病诊疗中心则是打破了各科室之间的壁垒,整合了医院各科室优势资源。对于患者而言,诊治将从以往的串联模式变成并联模式,病人不需要来回转科室就能一站式解决救治问题,得到最专业化的治疗,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还省了很多费用。
  “专科发展走向学科融合是一个方向。脑病诊疗中心建设不仅仅是学科之间业务、技术、知识的‘软融合’,学科区域构架上也需要‘硬融合’,而市中医医院给了我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平台。”王晓峰解释说,目前医院治疗脑部疾病的科室有的距离较远,这对系统性融合发展有一定影响,而在即将投用的新院区,新建的脑病诊疗中心将整合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重症、高压氧舱等相关科室,充分利用内科预防及重症管理、外科手术及操作、康复治疗等的及时介入,为患者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诊疗服务,这是一个造福于民的创新之举。
  扎根临床一线用精湛医术守护人体“司令部”
  大脑结构复杂精细,脑部病变情况更是瞬息万变,手术既要解除病变,又要尽可能不影响周围密如蛛网的神经、血管,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医学学科中,神经外科是处在金字塔尖的精细学科,神经外科手术被誉为“穿针引线的绣花活”,而这种高难度的“绣花活”王晓峰一干就是30年。
  “手术做好了病人恢复很快,做坏了死亡也很快,有的即便活下来了也可能残废、半身不遂或者完全不清醒,所以每一次手术前我都要做很多准备工作。”王晓峰坦言,这么多年自己做了好几千台手术,但如果要问哪台最成功根本想不起来,对他来说那些不完美才是记忆中最深刻的,已经深深刻在了他心中的石碑上,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能因为惧怕风险而因噎废食,更不能因为切除病灶而顾此失彼。
  30年间,王晓峰扎根临床一线,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技术和手段,在他行云流水般的“刀法”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得以“重生”。如今,面对新的挑战,王晓峰准备先从扫除相关科室医生知识盲点着手,每周组织一次跨科室的专业学习,邀请各科专家分别授课,这样可以加强相关科室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合作,有效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
  当下,脑病诊疗中心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每一步该如何走,作为“总工程师”的王晓峰心中有一张“时间表”。他说,脑病诊疗中心不光要横向做宽,未来也要纵向做深,他打算依托中心开设帕金森、癫痫、头疼等脑病专病门诊,在为患者提供全面化、综合性、一站式诊疗服务的基础上,专病专治,更加精准地为人体“司令部”保驾护航。
  即使医生掌握再高精尖的技术,也不如老百姓多了解一些医学常识。王晓峰告诉笔者,他见过不少因为不懂而延误治疗的病例,很多都造成了无法逆转的伤害。他建议,如果有头痛、恶心、乏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最好能到神经内科排查一下是否颅内出现异常,尽量将一些脑部疾病早早扼杀在“萌芽”状态。
  脑部疾病种类繁多,各种高风险的疑难杂症总是接踵而至,面对挑战王晓峰步履轻盈、表情从容,他牢牢握住手中的刀,以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从容应战。市中医医院是一片孕育卓越、培养人才的沃土,王晓峰相信,在这个舞台上,他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演绎出更精彩的人生!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