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麦收时节
本报记者张晓燕
    金台区硖石镇六川店村麦收景象

    丰收笑脸

    层层麦浪

    农机收粮

  又到一年麦收时。“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宋代诗人郑獬在《收麦》一诗中,写出了岁岁年年丰收在望时,人们对土地的感恩、对麦收的喜悦。
  千百年来,关中平原地域辽阔土壤肥沃,即使塬边浅山上的土地,一年也能收两季。几乎年年都有好收成的美好关中,是老秦人守土恋家的福地。相传周人先祖后稷就是以农业见长,在诗经《豳风·七月》里,人们的农事活动从春耕开始,修理农具、下田,老人小孩送饭到地头,抢收抢晒抢种,一派农忙时井井有条的繁忙景象。搭镰收麦之时,农人常说“龙口夺食”。收麦是早一天不行,晚一天也不行。收得早,麦子浆没有灌饱,麦粒干瘪,磨出的面麸子多、白面少。收得晚,麦壳儿一炸,饱满的麦粒炸出来弹到地里,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收不回来了。所以,关中农民看天时抢收小麦,都非常有经验。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就是指小麦在蜡熟期末、完熟期初全力收割,既能保证麦粒品质,也能降低收割损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写的五月是农历五月,关中人收麦基本都在阳历六月份,也就是农历五月初。“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在籽粒饱满的麦田里,辛苦了大半年的农民心中祈盼的,是夏日的艳阳多照几天,让麦粒里的浆更结实一些。
  如今,又到了麦收时节,扶风、岐山、凤翔、陈仓……到处的金色麦浪里都行走着现代化的联合收割机,金子一样的麦粒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农民掩不住的笑容,是看到颗粒归仓后的满足和幸福。
  6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金台区硖石镇,这里虽不似渭河两岸那般有平坦麦田,但是层层梯田里也能开进大型联合收割机。今年54岁的硖石镇六川店村村民李让成站在自家麦地边,看着收割机里喷涌而出的黄灿灿的麦粒,高兴得喜笑颜开。大片的麦子已经收进粮仓,那些边边角角的麦地收割机到不了,村民们就用早已磨利的镰刀抓紧时间收割。
  一眼望去,层次整齐的麦地里拾麦穗的农人不在少数,他们弯腰弓背,认真捡拾田垅间遗留下的麦穗。在他们眼里,那是丰收,也是土地的馈赠,需要倍加珍惜。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