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一泓碧水凭鱼跃
——我市加强品牌建设推动渔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李小玮
  提到宝鸡,人们会想到巍巍秦岭、汤汤渭水,而在这青山绿水之间,除了千里沃野、滚滚麦浪,还有湖水潋滟、鱼虾嬉戏,既追求生态美,又不断提升水产供给能力、质量和渔民收入,成为宝鸡渔业发展的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水产品就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是大食物观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水产部门坚持现代渔业发展方向,深挖资源禀赋,加强生产管理,推动品牌建设,实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目前全市共有鱼类74种,渔业养殖面积4.5万亩、年产量7000余吨、年产值2亿多元,渔业产量和产值在全省位居前列。全市注册水产商标2个,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4个,“冯家山”鲢鱼、鳙鱼和银鱼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宝鸡水产品的知名度日益提升。
  绿色养殖养“生态鱼”
  初夏时节,清风微凉,绿林环绕下的冯家山水库,碧波荡漾、鱼儿欢腾,一幅美丽的山水图景在眼前展开。
  冯家山水库渔场地处陈仓区贾村镇北湾村,依托冯家山水库从事水产养殖40余年,现有水域养殖面积2万亩,采用人放天养的模式,通过净水性、滤食性鱼类,实现以鱼抑藻、以鱼净水、以鱼固碳的目的,发展绿色渔业、保水渔业。“我们每年向水库投放大量的鲢鱼、鳙鱼,去年底投放鱼苗时还增加了青鱼、草鱼,它们以水中的浮游物为食,可以改善水质,实现水质净化和渔业经济互利共赢。”渔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该渔场在养殖过程中不投饵不用药,定期检测水质,严格执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制度以及质量控制规程,满足了绿色食品相关标准,也确保了水源地水质安全。经过多年努力,冯家山水库渔场被农业部认定为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鲢鱼、鳙鱼、银鱼3种水产品先后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冯家山”牌鱼货已注册商标,渔场成为盒马鲜生定点供应商,也是宝鸡部分连锁商超供货商。
  扶风是我市水产养殖大县,这里的信邑水库、白家窑水库等5大水库也采用人放天养模式,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为群众提供绿色无公害食品。据统计,2022年,扶风县渔业产量1400吨,渔民平均收入1万余元。
  年均径流量1.645亿立方米、全年水温低于20℃——太白县太白河镇利用这一独特资源,引进外地客商,因地制宜建起冷水鱼养殖示范园,专业化、规模化养殖金鳟、虹鳟、鲟鱼等冷水鱼,产品远销甘肃、宁夏、河北等地,蹚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好水出好鱼,好鱼护好水。除了推行生态养殖,市水产工作站也极为重视生态增殖,持续抓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严格执行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与县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管理巡查,守护好一泓碧水。10余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放流经济鱼类和濒危保护水生动物800余万尾。
  智慧养殖养“科学鱼”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养鱼也一样,除了“会养鱼”,还要“慧养鱼”。
  走进眉县横渠镇李魏村的养殖基地,你会发现这里与传统鱼塘大相径庭:类似蔬菜种植的大棚内,近20个直径7米的圈养桶格外抢眼,鱼儿就在桶里生长,水面上漂浮着绿油油的水生芹菜。“这是鱼菜共生农业新模式,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市水产工作站工作人员介绍,圈养桶底部是锥形的,杂质沉淀后就能顺利排出,发酵变成有机肥。这种设计使桶里的水富含营养,适合水生蔬菜生长。此外,每个圈养桶能养2万尾鱼苗或3000斤成品鱼,这种高密度养殖技术是传统养殖密度的5倍以上,而日常管理仅需要两个人按时喂鱼食,查看水温、室温以及溶解氧等养殖参数。
  太白县也积极探索鱼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陕西英汇集农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咀头镇塘口村建有35亩的蔬菜育苗基地,去年3月,公司引进了鱼菜共生项目,在基地实施。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解决了大部分技术难题,可以种植出60余种蔬菜,同时成功养殖了德国镜鲤、雅鱼、乌鱼、鲟鱼、加州鲈鱼等鱼类。公司负责人透露,今年将升级设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推动鱼菜共生项目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
  “现代渔业是科技先导型产业,要始终把科学技术摆在第一位。”市水产工作站站长李志刚说,近年来,他们大力实施渔业创新战略,积极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加强新品种引进繁育,持续优化品种结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地域、种类和规模。积极主动做好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多次举办水产养殖技术与水产品质量管理培训班,同时选派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驻场科技特派员,提供技术支持。集中力量推进冯家山水库渔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淡水鱼加工技术开发,进一步唱响冯家山鱼品牌。
  农旅融合养“休闲鱼”
  青秧插满田,金秋粮满仓。5月24日,别开生面的插秧节在太白县黄柏塬镇皂角湾村举行。在阳光的照射下,层层梯田犹如面面银镜。水田里,游客纷纷化身插秧能手、摸鱼达人,体验农耕乐趣,感受田园生活。
  据了解,黄柏塬镇郎坝有机稻田占地480余亩,以“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二郎坝村、皂角湾村建设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发展“田中稻、水中鱼”种养模式,同时突出农旅融合,打造了5条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赏玩。
  稻田里除了养鱼,还能养虾、螃蟹。陇县东风镇梨林川村、岐山县蔡家坡镇胡新村和安乐社区、眉县槐芽镇柿林村等,这几年都在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
  “对北方人来说,这种稻田鱼米风光是比较少见的。”市水产工作站高级工程师王明祥表示,根据宝鸡市养殖水域现状和特点,眉县、岐山县、扶风县的部分村镇被规划为稻田养殖功能区,非常适合拓展稻渔综合种养殖模式,达到“一地双收、一水多用”。同时打造田园综合体,融入旅游休闲功能,农旅融合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宝鸡的生态环境好、区位优势突出,水产养殖区交通便利,近年来,集游玩、垂钓、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发展迅速。”李志刚介绍,目前全市上规模的渔家乐有50多家,尤其是眉县、扶风县、金台区六川河等地,是不少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作为北方城市,宝鸡渔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仍存在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有限等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吉红表示,宝鸡水产部门要积极学习千岛湖等地区先进经验,引进更多专家团队和先进技术,科学养殖、保护水质,开发更多优质水产品,在深加工上下功夫,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产业化服务,进一步把宝鸡渔业做优做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