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诗词歌赋咏关山
    游客在关山草原游玩毛丽娜摄

  历代关山诗歌,以陇头流水诗歌文化意向为核心,以军旅边塞题材为主,再现了陇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情,品类齐全,数量众多,自成体系,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山之上的关陇古道,自周秦汉唐直至明代海运开通之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是连接中原与西域及中外之间的交通大动脉。伴随这条古道的历史文化同样悠久,诞生于这条古道上的千年歌吟、文学奇葩——古代陇山诗歌,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这条历史上著名的交通文化纽带渐趋衰落,而被人们所淡忘。
  所谓关陇诗歌,从广义而言,是指那些涉及关山、陇山、陇水等意象,表现陇情、陇物的诗歌。这类诗歌中未必有明确的关山、陇山等对象,但是只要与“关陇”意向暗合,关联即可。从狭义而言,陇山诗歌专指那些以《陇头流水歌辞》《陇头吟》等乐府歌辞为代表,明确以“关山”“陇”“陇山”“陇水”“陇头”“陇树”等意象为吟咏对象,反映关陇古道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变迁的诗歌。
  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描写关(陇)山的诗歌大约有千首之多,有民歌、乐府诗歌、五言诗、七言诗词、曲等,且思想内容大致相似,以军旅闺怨边关边塞题材为主,故客观地再现历代陇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真实情况,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自成体系。简而言之,魏晋是陇山诗歌的成名期,南北朝是其发展期,唐宋明三代是其高峰期,清以后是其衰败期。这个发展变化正好与历代封建王朝与西部地区的政治关系相吻合,与丝绸之路商贸文化相始终。也就是说,陇山诗歌产生的多寡与关陇古道的盛衰密切相关,只要西部战事激烈,中原政权重视加强统治,陇山诗歌就会大量产生。
  最早产生的关(陇)山诗歌应该算《诗经·秦风》了。如《车邻》《小戎》等诗中描述的物丰的草场、华丽的车马,以及乱水迷雾等情况来看,应该是比较符合关山、陇头地区实际的。如:“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这里的“阪”同“坂”,当指陇坂,即陇山,是秦人祖先们的生活地。漆树、板栗、杨树、桑树至今仍是关山丛林里的主要树种。“既见君子,并坐鼓瑟”“并坐鼓簧”的欢乐情绪,其实就是翻越崎岖难行陇坂之后亲友相见愉悦之情的真实表现。《小戎》写闺中妇女思念从军丈夫,从马车繁复的装饰,“在其板屋”的居住环境等情况看,也是关山秦人生活的典型特征。
  早期的文人陇山诗歌应是张衡《四怨诗》:“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侧身西望涕沾裳。”曹操首创了《度关山》乐府歌辞,内容似乎与陇山意象无涉,而他的《秋胡行》中有“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之句,应该属于早期的文化陇山诗歌了。与此同时,还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王粲的《从军行》:“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关(陇)诗歌的大量出现是在南北朝之后,仅对郭茂倩《乐府诗集》粗略统计,陇山诗歌就有150多首,诗人76人。其中,南朝诗人23人,诗歌45首;北朝诗人2人,诗歌6首;隋代诗人6人,诗歌10首;唐代45人,诗歌81首;无名氏诗歌3首。涉及最多的乐府有:《陇头水》《关山月》《从军行》《陇西行》《凉州曲》《塞下曲》《长相思》《度关山》等;从作家看,有曹操、梁简文帝、梁元帝、陈叔宝、隋炀帝等帝王,有徐陵、沈约等宫廷诗人,有王维、岑参、李白、杜甫、白居易、韦应物等著名诗人。
  呜咽的陇头流水,高峻崎岖,“羊肠九曲”的陇坂、凄清朗照的关山月是陇山山水文化最典型的三大特征。因此,陇山自然成为征人别离、凄苦人生、苦难思亲等的典型象征。“陇头流水”遂成为抒写人生“三苦”最合适的情感载体,由此决定了陇山诗歌的音乐性质、思想内容的基调。借陇山险峻、崎岖难行、陇水呜咽凄凉,抒写人生失意、艰难、困顿,以及家园意识,是历代陇山诗歌创作的普泛化心理动因。目前搜集到的近千首陇山诗歌,几乎看不到描写欢愉之情的作品,人生苦难是陇山诗歌思想内容的主体。
  于是,不管是亲历关陇古道,还是从未涉及陇头者,都会在《陇头水》的歌辞基调上,或明确标举《陇头水》《关山月》等乐府旧题,或以其他题目,以这样的心境在接受与传播的过程中释放着、满足着,进而不避雷同之嫌创作着陇山诗歌。从此,政治风云、边塞战火、羁旅行役、思妇闺悲便成为关陇古道上一股强大的情感潮流,穿越千年而不绝。可见,关陇古道是一条充满心酸、眼泪、艰苦的苦难之路,西北边塞其实就是一部承载血泪与心酸的政治、军事、经济的文化史。
  这就是关陇古道上文人歌吟的创作动因,也是陇山诗歌传播的动因所在。陇山诗歌是了解认识关陇古道封建王朝政治、军事文化的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献。
  (摘自孙忠印主编的《走进宝鸡十大名山》)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