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网红食品要吸睛更要质量
陈思源
  最近,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网红奶茶”登上了热搜,“一切皆可奶茶”成了各大网红奶茶店的新“流量密码”。为了求新求异,连口味都被迫让道,甚至出现了让人看一眼都会“头皮发麻”的“章鱼奶茶”。其实,不光是奶茶,很多食品最近都有了“网红化”的趋势,一些商家为吸引眼球,对原本经典口味的食品大肆“魔改”,网友们纷纷表示苦不堪言。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乱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网红经济兴起以来,越来越多的食品商家尝到了网络宣传的甜头,于是在网络宣传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但大量食品出现了同质化竞争,或不适合网络营销等情况,这就让商家打起了“创新”的主意。创新食品做法本是好事,可创新若只是为了求新意,而忽略了食品本身的口味,做出来的食物不伦不类,除了拍的宣传片好看以外,完全不考虑味道。可想而知,这样只浮于表面的“创新”网红食品,借新奇噱头吸引来顾客之后,会让多少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又会由此产生多少食品浪费,为真正有创意的产品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带来阻力。
  纠正网红食品乱象,还需多方协力,多措并举。首先作为商家,要认清网络宣传只是让本土特色产品走向全国的媒介,而非创作新食物的目的。近年来不乏一些具有特色的网红食品,比如我市的何尊雪糕,结合青铜器文化的特色雪糕,兼具文化味儿和新奇口感,得到了游客的一众好评;敦煌和茶百道联名的“飞天觅茶”,融入了壁画色彩的美感,凭借“高颜值”和口味大受欢迎。想要摆脱“红得快凉得更快”的“魔咒”,就要在文化深度和竞争力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大环境中不落窠臼,让网络流量真正成为文化创新的助推力。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管控,网红食品博眼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现象,还引发了诸如食品浪费等不正之风,应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对新奇食品的上线加以规范,为网红食品正规化保驾护航。
  追求创意本是好事,如何让食品创意源源不断,让消费者共享食品创新的成果、丰富餐桌的同时,更深化食品中的文化底蕴,还需市场的规范和监督,让网红食品真正成为大众舌尖上的享受。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