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凤县留凤关镇酒铺村——
古村落里留存的千年古法造纸术
毛丽娜
    酒铺村保留的研磨纸浆的工具石碾

    曾经用来捣纸浆的石槽

    桃花节上的一景

  
  这里因桃花姑娘酿酒而得名,这里因有大批造纸作坊而闻名,这里还有王震将军谈判旧址……这里被叫作酒铺村。迎着春夏交替时节温柔的山风,笔者走进凤县留凤关镇酒铺村,探访了群山间古村落里的故事。
  因桃花姑娘酿酒而得名
  走进酒铺村,一步一景。一栋栋粉墙黛瓦的民居、一条条诗情画意的巷道、一座座整洁美观的小院,特别是酒铺村的一大片桃园,更是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本地网红拍照打卡。
  有关村名的由来,酒铺村年过八旬的村民冯义林热心地告诉笔者,当地人代代相传:秦朝年间,民女桃花女扮男装,扮成“哑巴”替父修筑古栈道与憨厚善良的青年五谷互生爱慕,修完栈道后五谷又被征到边关当兵,二人只得依依惜别。一天,桃花姑娘救助了一位长途跋涉、劳累饥饿病倒在路边的老婆婆。经过两个多月悉心照料,这位从巴蜀来的老婆婆恢复健康,临走时她给桃花姑娘留下了一个酿酒秘方。自此,桃花姑娘便在家中酿酒。她酿制的酒,酒香四溢,引得来往路人前来购买,大家都对此酒赞不绝口,于是便起名“桃花酒”。桃花姑娘酿桃花酒扬美名,一时无名的小山村,也因酿造桃花酒而得名——酒铺。
  相传,桃花酒使得古栈道旁的酒铺变得兴旺起来,却没能让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美丽的桃花姑娘后来被宫廷选中,但她已心有所属,不愿去阿房宫,无奈之下,桃花姑娘便自缢于东头岭上。乡亲们悲痛万分,将桃花姑娘下葬于此。五谷从军镇守边关,屡立战功。他回到家中,得知噩耗,悲痛欲绝,撞死在桃花姑娘墓前,乡亲们将他们合葬。自此,每年春天东头岭漫山遍野都是盛开的桃花。
  听着浪漫的爱情故事,跟随着冯义林的脚步,笔者踏上了桃花岭286级台阶,站立桃花岭向下俯视,可赏四山环抱,观桃花岭景区桃花,叹6000余亩白皮松自然林之生机。
  酒铺村党支部书记郭美英介绍,桃花岭一带种植桃树由来已久,村民常以桃花姑娘勤劳、善良、忠贞的品质教育子女。2021年,留凤关镇首届桃花节在桃花岭景区启动,吸引了上千名游客。2022年,238亩的鲜桃产业园年产量达10万斤,经济收入达30万元。2023年,桃花岭景区及周边地区栽植桃树达320亩2万余株。“今后,村上还将通过发展桃树种植、观光采摘、鲜果销售、特色深加工等产业,来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面对未来,郭美英信心满满地说道。
  老物件见证古代造纸术
  “这个老物件是专门用来研磨纸浆的。”郭美英对笔者说,酒铺村曾因有大批造纸作坊,遗存了不少古代造纸工具,这些工具主要是在造纸流程中用来完成捣碎原料、生成纸浆等步骤的。
  笔者在桃花岭看到,这些用来研磨纸浆的工具有厚重的石碾、石槽,还有一套工具是在一根粗壮的横杆两头各套着一个直径约1.5米的石轱辘,石轱辘顺着圆形的石槽转动。
  “像这种用于研磨纸浆的工具,村上至今保留完好的有一套,剩下的不完整。”郭美英说。
  一千多年前,蔡伦用树皮、废麻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自此被世人所传承。随着造纸术不断推广,在民间也出现了很多造纸作坊。曾经当地有不少村民开办造纸作坊,沿用最传统的手工工艺生产纸,经古栈道,将造好的皮纸、宣纸运输到中原、巴蜀及南方等地。当时凤县留凤关镇这一带有大大小小的造纸作坊十几处,足以想象当地造纸业的兴盛。
  郭美英说,曾经对于造纸,酒铺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村后面就是大山,森林资源丰富,造纸原料充足。每年春季是采集原料的季节,村民在山里采下灌木树皮,采回来的树皮,要经过蒸熟软化、石灰水浸泡,再经过捣浆等数十道工序,最后才能制作成各种纸张。时光荏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手工造纸市场越来越小,传统的古法造纸也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远去。
  过去的老造纸作坊已不复存在,酒铺村里会古法造纸的老师傅健在的也所剩无几,唯一能见证古代造纸术的是那些厚重的石碾、斑驳的断壁石灰墙等。这些造纸工具是村里老支书王永杰收藏保留下来的,他说,虽然手工造纸作坊已消失,但其印记仍然依稀可循,保留这些传统手工造纸工具,也是对祖先智慧怀有敬畏之心。
  王震将军谈判旧址
  “将军妙计来谈判,桃花岭上巧闯关”,这是笔者在桃花岭上看到的一副对联,这里曾经发生过王震将军谈判的历史事件,现有遗址(王震将军谈判旧址)。王永杰向笔者讲述了这段峥嵘岁月留下的历史故事。
  1946年,王震将军率领359旅中原突围后,绕道陕南。当年7月中旬,经留坝江口至凤县苇子坪期间,命通信员化装为商人到酒铺通过行政甲长王志荣、杨正财,哨长何玉双,经与国民党地方武装联络,双方约定在酒铺村东玉皇庙谈判,后又临时改谈判地为酒铺村桃花岭,经过谈判,达成和平过境协定。此后,王震所部经酒铺村等地后,顺利到达根据地延安。
  正如凤县博物馆馆长赵宝宏所说:“凤县是一方红色的沃土,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是‘两当兵变’策源地、‘工合运动’纪念地、‘航天三线’精神发祥地和‘宝成铁路’文化体验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