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秦腔传承需要年轻力量
罗琴
  秦腔,是沉浸在秦人血液里的高亢之声,是扎根在黄土地深处的慷慨之声,更是洗尽铅华却磅礴大气的大秦之声。
  作为一名“80后”,我很少去看秦腔戏,但我读过作家贾平凹的《秦腔》,周边也不乏痴迷秦腔的亲朋好友。近年来,随着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兴起,作为古老剧种的秦腔,不再只是中老年朋友的独家戏,反而拥有了大批年轻观众。秦腔+摇滚、秦腔+电影、“秦腔+”的跨界尝试,在网络上不断掀起热潮,让人一看就“上头”;创排新剧目,推出秦腔现代剧、新编历史剧来续写时代弦歌;邀请游人进行秦腔服饰、化妆等体验,推动文旅融合……这些,都让秦腔之声唱得更加响亮,也让秦腔艺术不断焕发新活力。
  宝鸡秦腔博物馆集“馆、展、演、体验互动”等于一体,成为展现宝鸡城市文化的新窗口。在图书馆旧址上进行改造建设,不仅能减少浪费,让老建筑换新颜,还能够盘活周边的硬件资源,从而让秦腔文化有了更有力的传播载体。而专业性博物馆内所陈列的藏品,皆为我们留下一个个和秦腔有关的生动故事。市民及游客在欣赏翻阅间,秦腔文化就能渐渐浸润人心。
  戏曲艺术一定程度上也在塑造着城市的文化气质,秦腔传承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近些年,我市在培养熏陶更多年轻的戏曲工作者和受众,以及戏曲保护传承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也希望广大青年群体,能够主动走近秦腔,了解这一非遗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从而为传播和发展秦腔艺术贡献青春力量。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