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阅读引起写作兴趣
◎王维新
  我是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出生在千阳县北部一个小山村里,自幼家境贫寒,但精神生活却比较充裕。
  父亲是《陕西日报》和《陕西农民报》的通讯员,受他的影响,我从阅读开始走上了写作之路。在文学领域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一边读书,一边写书,书籍成了我生活中的必需品。
  阅读引起写作兴趣。阅读是跨入写作的第一道门槛。我有许多梦想,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在业余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坚守了许多年,任凭失败和挫折,不改初衷。
  著名作家柳青说过,文学是愚人的事业,六十年为一个单元。回望过去走过的文学之路,崎岖陡峭,有惊喜,有茫然,有彷徨,有苦闷,也有快乐。文学使我脱离了低级趣味,文学让我结识了许多有水平的朋友,文学铸造了我的灵魂和品质。
  我上学前,跟随父亲在一个区级机关认字,在书边照猫画虎地学写歪歪斜斜的生字。6岁跟着堂哥走进学校,13岁发表第一首诗,14岁到一个保密单位当了学徒,自学开始起步,报考西北大学主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边上班一边学习,读书是每天的精神食粮,乐此不疲。
  小时候,家里有许多书籍,有《世界通史》《中国通史纲要》《史记》《资治通鉴》,虽然一些字不认识,但我还是喜欢看,不认识的字就问父亲。后来迷上了家里收藏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新儿女英雄传》《欧阳海之歌》《白话聊斋》等,我被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迷上读书的时候,在学校课间读,在家里找空读,白天读,吃饭的时候眼睛也瞅着书,不免让母亲奚落。晚上他们睡下以后,我悄悄地点亮煤油灯,用小簸箕遮住亮光,生怕被母亲发现,骂我耗干了煤油。有时候困得不行,不知不觉被灯火燎焦了头发,让同学们取笑,但我依然不愿放弃阅读。我被作家营造的那种真切感人的氛围、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感动。有些书看了无数遍,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清晰如昨。
  离开家乡的时候,父亲送给我一个高级笔记本,封面有毛主席镀银头像,我如获至宝,开始模仿《雷锋日记》写日记。起初每天写几行,渐渐地每天要写几页,甚至十几页,最后,各式各样的笔记攒了两大箱。虽然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是流水账,但是,它让我练了笔,锤炼了自己的文字,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那时候,年轻气盛,精力旺盛,下了班除过读书写作,就是帮助文化馆的老师编辑文学报刊。我第一次在省级媒体发表作品,是1987年12月14日在《陕西日报》秦岭副刊发表的小小说《吮》,这对我是极大的鼓舞,写作的劲头便更足了。其实,我发表第一首诗是13岁时在一个县级的油印刊物上,那时候我不知道那就是诗,是在开会时,一个记者从我的笔记本里抄过去拿去发表的。那时候我被吹捧,自己并没有感到有什么荣耀。后来,我就离家去县城,帮助家里谋生。那些年,我一边上班一边复习学业,自我充电,每天要背诵唐诗宋词,把生字写在专门的本子上,有时间就查字典,直到把它弄懂弄通。
  只有精读才能真正掌握文章的精髓。为了汲取经典作品的营养,我把《荷塘月色》《背影》《最后一课》《变色龙》《羊脂球》《荷花淀》录成磁带,一边干活一边聆听,把它们用毛笔写在大纸上,挂在墙上,自己抬头就能看见,并背诵精彩的片段。依靠这个笨办法,我记住了不少东西。我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毕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在全省庆祝自学考试十周年大会上代表考生发言,报纸还为这配发了长篇通讯呢。至此,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54年的业余创作,积累了大量的作品。截至目前已发表作品600多万字,其中:散文416篇,小说191篇,发表剧本30部,获奖173次,编辑作品集34部,出版了长篇小说《奔向天堂》《西府人家》,小小说集《红尘如烟》《除夕之夜》,诗歌集《守望天台》《梦回故园》等6部,还有27部书稿尚未出版。其中长篇小说《虎啸天下》在凤凰网等11家网站连载,《岁月风尘》2017年被北京一家影视公司购买了版权。
  读书写作,开阔了我的视野,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我的性情。有一段时间,我自觉不自觉地刷抖音和快手。后来我对妻子说,这些东西特别浪费时间,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混过去了,放下手机,扪心细想,我并没有获取有用的知识,多是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还害得我眼睛干涩!所以我决定要克制刷手机的欲望,回归到阅读中来。在柔和的灯光下,手捧一部佳作,细细品味,那是一种多么舒心自在的精神享受啊!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