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宝鸡研学旅行——
让行走的课堂活起来
■毛丽娜




   
  
  “在宝鸡眉县张载祠里学习了关学思想,体验了投壶、活字印刷,这次研学之旅,让我了解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希望大家都来学习中国文化。”2月14日,巴基斯坦留学生汉吉激动地对张载祠的工作人员说。
  近来,宝鸡各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千人研学团队接踵而至,各类依托我市特色文化的研学基地成了我市一张新的名片。我市研学旅行何以赢得各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近日,笔者走访了我市部分研学基地一探究竟。
  研学旅行迎来“春天”
  最美人间三月天,正是研学好时节,我市研学旅行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这几年,来研学旅行的团体明显增多了。”中国·周原景区市场销售部副部长王江满告诉笔者,自2019年被评为全省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来,中国·周原景区共计接待省内外各类研学团体达10万余人次,较之前大为增长。凤翔泥塑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也说,他们现在每年接待学生7万余人,还跟全国七十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研学。
  不光是人数增多,我市研学旅行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广与交流合作科科长陈宏伟介绍,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研学旅行工作,先后评选出17个省级、24个市级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目前,全市已形成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农业工业、乡村民俗、自然山水的综合研学旅行格局。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杜力博说,这几年,各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和学校联合设置了涵盖红色教育、乡土文化、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劳动体验等方面内容的多项优质研学课程。
  更值得一提的是,宝鸡独特的历史文化还吸引了许多“洋”学生。前不久,眉县张载祠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肤色各异,却都同样认真地跟随讲解人员,拿着相机、手机,做着记录。张载祠讲解员告诉笔者,这是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80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留学生研学团队,专程来眉县研学感知传统文化魅力。
  “宝鸡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周公在这里制礼作乐,创制了《周礼》;《诗经》由此传唱;西周、先秦均从这里崛起;周人在此创造出青铜器文化,为人类留下了数万件‘国宝’;秦人在此创造了‘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文化……正是由于宝鸡独特厚重的历史文化,才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洋’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学习探究我们宝鸡这座西部历史文化名城。”陈宏伟说。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已有70万学子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走向火热的生活实践。可见,我市研学旅行正在蓬勃发展。
  红色研学备受青睐在游历中增长学识,在文化中滋养品格。我市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各个红色研学旅行基地深挖历史资源,打造出了切合宝鸡特色的研学品牌,也成为学校、学生及家长红色研学的首选地。
  我市红色文化研学的形式生动丰富。作为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扶眉战役纪念馆在课程设置上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实践活动项目有唱红歌、参观展馆、聆听红色故事、发表感悟。学生们在鲜花前悼念英烈,在哀思中祭奠忠魂,在纪念碑前齐唱《歌唱祖国》;参观展馆的八个章节,通过丰富的文字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扶眉战役始末,使孩子们的心灵再次得到洗礼,精神再次得到升华;聆听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令前来研学旅行的学生们由衷地感受到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注重沉浸式体验,也是我市红色研学被认可的特色之一。作为红色历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凤县灵官峡景区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这两年研学旅行团队络绎不绝。工作人员汪玉鹏介绍,他们开展的研学课程主打“沉浸式体验”,无论是集体朗诵《夜走灵官峡》课文,还是参观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乘坐电气化铁路遗址上的轨道小火车,以及体验睡一次“工地铺”、吃一次“工地饭”,都将身临其境的观感体验作为特色。新民路小学五年级学生侯歌参观后说:“通过乘坐小火车,让我感受到了灵官峡段的筑路艰辛,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前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市红色研学讲解人员也是做足了功课。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副主任舒春艳说,自己今年更换背诵了三份不同版本的讲解词,就是为了让不同年龄的学生都能在研学中有所收获。此外,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工作人员赵楠介绍,他们在课程设置上推出了沉浸式体验剧场《保卫长乐塬》,该剧场通过情景再现和跨时空对话的形式,让角色在逻辑、智力与胆量的角逐中,亲身体验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宝鸡的红色研学,让青少年重温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历史画卷,在课堂之外更近距离、更真实地体验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寓教于史、启智明辨,有助于加强青少年对党史的学习,进而引发情感共鸣,培养爱国情怀。
  非遗民俗研学亮点
  在西府老街观看非遗项目排灯会、绘制社火脸谱,感受丰富有趣的游玩体验;在北首岭博物馆、领略彩陶艺术之美,体验陶器的制作流程;在周原周文化景区,通过拜圣贤,学习周文化“拱手礼、成人礼、宴飨礼”,亲手制作拓片,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和传承周礼文化以及民间优秀非遗民俗文化……从参观学习到动手操作,学生们不仅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美好的瞬间,也在研学旅行中体验到与课堂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杜力博介绍,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中小学生课外时间得到进一步解放。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老师带着学生,把课堂从校内搬到校外,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校外,从课本走向自然,让孩子在研学旅行中学习思考,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深度融合。
  眼下,正是研学发展的好时机,除了红色研学资源,宝鸡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非遗资源可以发掘。通过研学这种形式,让宝鸡的非遗文化和历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形成新的热潮,让他们在体验和旅行中认识、感知、爱上宝鸡文化,把宝鸡非遗作为宝鸡研学的新名片,打造又一具有宝鸡文化特色的研学品牌。
  张载祠迎来“洋”学生,也说明了宝鸡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让研学成为宝鸡文化走向世界的新窗口,进一步挖掘宝鸡文化的特色与内涵,还需要发扬已有的研学成功经验,让宝鸡文化插上研学的翅膀,利用新的机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