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在时光里漫步
——读同亚莉《时光的印记》有感
  ◎高亚平
  我是去年秋天拿到同亚莉这部《时光的印记》书稿的,一读便喜欢上了。原因呢,作者和我是同龄人,且有着相近的生活经历,皆出身关中农村,上世纪80年代初通过考学,走出农村步入城市。在情感上是相通的,这大约就是所谓的共情吧。总体感觉,这些源自作者心灵深处的文字,如时光深处流淌出来的老酒,经过岁月的陈酿,质朴、纯净,有着一种独特的醇香。这里面有欢乐、有烦恼,甚至有淡淡的忧伤,有人间烟火气,这都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时光的印记》是作者的个人成长史,同时又是一部时代变迁史。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读这部作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几近五十年的岁月,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尽管作品中体现的只是一鳞半爪,但历史就是藏在这些琐碎的、几乎会被人忽视的细节里的。
  《时光的印记》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平实、温暖的。一篇篇读下去,我仿佛步入了时光的河流,步入了作者的生活。童年时在田野里拔猪草的快乐,上小学时的烦恼,对原生家庭的特殊情感以及对养父母的挚爱,赶集的欢乐、第一次坐绿皮火车的忐忑、大学生活的浪漫、登山游历、恋爱结婚、租房买房、对儿子的拳拳爱心、对孙子的宠爱、一以贯之的文学梦……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读之,皆让人感动。我们看到了作者数十年间的奋斗,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即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生活如此,工作如此,写作亦如此。如一条清澈的山溪,一路奔腾,一路欢歌,奔向大海。其间,虽有曲折、阻碍,但均被抛之身后。可以说,作者从少年时的懵懂到青年时的青涩,再到如今的澄澈从容,皆从磨砺中来。我们从这些真诚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作者的包容、善良和悲悯情怀。在《第一次出差》中,作者走上社会,平生第一次到上海出差,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在遇到困难时得到帮助,作者的心里是热乎乎的,她不由感叹,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在《儿行万里》中,因儿子年少即赴美留学,从观看出国指南,到为孩子准备生活用品,以及将儿子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设为关注等,这些大量的细节描述,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任谁读了,能不为之动容?诸如此类的文字,在书中比比皆是。梵高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读《时光的印记》,信然。
  文以载道,作文,当然要观照世道人心、观照社会现实。这体现出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良心,也体现出作者对社会的担当和责任。《时光的印记》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现象是深切关注和认真思考的。这部集子里,有大量随笔式的文字。细读,可感知作者一颗滚烫的心。在《倾听内心的声音》里,作者从三八妇女节里体悟到,一个人只有与自己和睦相处,才是单纯的,又是成熟的,才可以包容别人,与别人愉快相处。作者从少年时起,就喜欢读书和写作,数十年间,尽管生活、工作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这一爱好,却从未改变过。她阅读自然,阅读人,亦阅读书;她写风景,写亲情,写人情世故,也写喜怒哀乐。阅读让她的生活变得充实,也让她的头脑变得睿智,思想变得通透;而写作,则让她的生活变得有诗意。它们好似生活这驾马车的两个轮子,载着她把日子过得更加滋润和美好。这些,都是令人艳羡的。当然,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她也对女性话题持续关注,探讨女性的生活和事业。这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胸次,也看到了作者的情怀,更看出了作者难能可贵的良心。
  这部书稿里还有许多写亲情、友情的文章,诸如回忆童年时和父亲一起去黄龙山换油,去尧头煤矿看望大哥,追忆婆婆对丈夫的疼爱,以及丈夫对自己的关心等,皆感情真挚、温馨满满。这样的文字,无不流露出作者的温情和善良,更反映出其重情重义的一面。
  在“时光”里漫步,愿作者未来的文学创作之树,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