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父亲的教鞭
◎张树萌
  父亲的鞭子时常挂在厨房门口的枣树上。
  提起父亲的鞭子,我还是挺自豪的。
  听父亲说,他小时候念过几年书,后来家道中落,不得已拿起了放马、放羊的鞭子。父亲是村上少有的“文化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农活样样在行,堪称“把式”,不仅是农业战线的“排头兵”,更是同龄人中第一个入党先进分子,当了近三十年的生产队队长。
  那时,奶奶是远近闻名的“药罐子”,母亲常年劳累身体透支,家里儿女多、帮手少,生活的重担落在父亲肩膀上。为了一家人能吃饱饭,父亲挥舞着鞭子,赶起了自家艰苦创业的大车。一年一年,一车一车,把我们的家也赶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提起父亲的鞭子,我还是挺畏惧的。
  父亲的身材,就像他的鞭子一样,瘦长、结实、有劲。到我上高中时,能时常陪伴父亲身边的就只有我了。当时的父亲已是含饴弄孙的年龄,但在他看来却是“正当年”。一捆几乎和他一样高的百多斤青草,他“噌”一下就能轻松地甩在了肩上。我也赶快扑过去,想扛起来一捆,可折腾半天也无济于事。一条细影瞬间飘来,不知啥时候父亲的“教鞭”伸了出来。“背草和做人一样,都要从最基本做起……”父亲一边说着,一边给我指点着,先竖起草捆,选好位置蹲下去,铆足劲,憋口气,借势一次背起,只凭蛮力不行,还要会使巧劲。
  背着青草的父子俩,像老黄牛领着小牛犊,低着头一摇一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一幕,我才知父爱如山,才明白父亲的鞭子为啥不离手,原来那是“先生”的戒尺、儿子的“指南针”。
  提起父亲的鞭子,我还是挺自信的。
  1997年底放寒假,回到家中才知母亲已于两个月前突然离世。为了减轻我心中的苦楚,父亲翻腾出自己的一本民兵证,小心翼翼地给我看:“看,我也是一名老兵,步枪也打过十环,说着他又取下挂在枣树上的鞭子比画起来……”看着父亲的一招一式,我突然意识到,失去老伴的父亲心里不知有多痛苦,为了我这个“老疙瘩”,他在努力振作。想着想着,我泪流满面。
  军校毕业报到前,父亲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可是军官了,那根鞭子我也用不着了,还在老地方,你要永远记住鞭子抽打的疼痛和声音,好好学习进步……”现在,父亲离开已有十年,我也已近知天命之年,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我的军旅生涯中,父亲的鞭子时刻提醒我,艰苦奋斗,自立自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父母走了,但家还在,味道还在。每次携妻女回老家我总是忘不了去老院看看,总想伸手再摸摸挂在枣树上的鞭子,好想再听两声鞭响……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